為迎接北大考古90年·考古專業60年慶典,為提升高校研究生歷史考古學領域的研究能力,促進校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舉辦了“2011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學論壇”,並於2011年12月3日舉辦了“2011高校研究生古代建築論壇”,為配合論壇主題,期間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了八次專題學術講座。兩次論壇得到了全國多所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援,逾200名同學參加論壇,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天津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四川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5所高校與科研院所近70名研究生在論壇上發表學術報告,30余名特邀嘉賓進行點評。
圖2 2011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學論壇場景
論壇按照不同議題分場進行。其中,“2011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學論壇”包括漢唐考古、宋金元考古、美術考古、宗教考古、科技考古等專場;“2011高校研究生古代建築論壇”包括考古發現與建築復原、建築遺産與保護利用、城市建築與都市生活、宗教建築與建築藝術等專場。研究生代表們報告內容豐富,表現出良好的學術水準和問題意識,得到了與會嘉賓充分的肯定;同時,嘉賓們高屋建瓴、準確精煉的點評也給予了研究生們積極的指導和鼓舞。
圖3 2011高校研究生古代建築論壇合影
論壇搭建了考古學相關專業研究生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平臺,促進了不同區域、不同系統的高校、科研院所間的了解與交流,開拓了不同學科背景下的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對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教學水準、加強資源整合與共用、促進考古學科的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論壇的成功舉辦在各高校引起強烈反響,多所高校期待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保證這項論壇能長期、持續舉辦,並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面向考古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的高規格學術論壇。
2011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學論壇
|
場次 |
報告人 |
學校院所 |
報告題目 |
第
一
場
|
王 闖
|
中央民族大學 |
興隆洼文化居室葬研究的再思考
|
李昱龍
|
首都師範大學 |
15000-9000aBP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穀物生産與加工工具
|
李宏飛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二里頭文化設防聚落的環濠傳統
|
任昳霏
|
中央民族大學 |
鄭州大師姑遺址夏商時期聚落變遷分析
|
第
二
場
|
劉 瓊
|
中央民族大學 |
商湯都亳學術史的回顧與思考
|
張利芳
|
中央民族大學 |
少陵原墓地西周墓葬所見性別差異分析
|
曹 斌
|
北京大學 |
商周銅昜研究
|
徐團輝
|
北京大學 |
南韓遷都宜陽陽翟考辨
|
第
三
場
|
包曙光
|
吉林大學 |
中國北方夏至戰國時代聯珠形銅飾初步研究
|
曹 陽
|
吉林大學 |
中國北方甘寧地區的馬面飾研究
|
唐麗雅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漢長安城和古羅馬城城市形態對比
|
郝園林
|
中國人民大學 |
九原郡郡治考
|
李雪欣
|
中國人民大學 |
漢代河西地區農業生産初探
|
張 亮
|
吉林大學 |
灤縣塔坨墓地族屬的初步探討
|
第
四
場
|
楊清越
|
北京大學 |
隋唐洛陽城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
張薇薇
|
北京大學 |
太湖東南地區市鎮的考古學調查研究
|
陳昊雯
|
北京師範大學 |
江淮地區五代兩宋墓葬等級制度探討
|
任 冠
|
中國人民大學 |
探尋奚人的足跡—2011奚文化考察紀實
|
羅倩倩
|
四川大學 |
藏王墓研究簡述
|
李 鑫
|
北京大學 |
金代定窯
|
李蔚然
|
吉林大學 |
宋遼金時期北方地區黑瓷裝飾品種淺析
|
第
五
場
|
韓化蕊
|
首都師範大學 |
淺析良渚鳥蛇樣組合圖案源流
——兼論良渚文化禮制等級
|
李思思
|
中央美術學院 |
漢代建築明器研究
|
趙玉亮
|
中央美術學院 |
“長信宮”燈研究
|
王 煜
|
四川大學 |
南陽麒麟崗漢畫像石墓天象圖及相關問題討論
|
朱 寬
|
中國人民大學 |
漢至清代麒麟形象初探
|
第
六
場
|
單瑩瑩
|
中國人民大學 |
成都地區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風格演變及相關問題研究
|
趙 晶
|
中央美術學院 |
唐永泰公主墓與中宗復辟
|
焦 林
|
中央美術學院 |
唐代關中十二生肖像研究
|
展夢夏
|
清華大學 |
傘與蓋
|
朱利峰
|
中央民族大學 |
清代皇家宮苑的露天陳設裝飾意匠
——基於頤和園中露陳座的考古調查
|
第
七
場
|
郭 夢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河南省鞏義市北侯村制陶工藝調查
|
紀東歌
|
中國藝術研究院 |
從出土材料看古代陶瓷修補技術的演變
|
王 璞
|
北京科技大學 |
新疆洋海墓地銅器成份初步檢測分析
|
李建西
|
北京科技大學 |
晉南早期銅礦冶遺址考察研究
|
鐘 華
|
西北大學 |
新疆巴裏坤縣東黑溝遺址植物考古階段性研究
|
張 旭
|
吉林大學 |
平洋、完工墓地古代居民種係問題再認識
|
第
八
場
|
侯亮亮
|
中國科學院 |
先商時期家畜飼養方式一瞥——以鄣鄧遺址為例
|
鄧 惠
|
中國科學院 |
唐代大明宮太液池出土動物遺存的研究
|
張國文
|
中國科學院 |
拓跋鮮卑食物結構和生業模式的C、N、S穩定同位素分析
|
張 瓊
|
北京大學 |
北京大學藏竹簡分析研究
|
姜思怡
|
中國人民大學 |
中美私人博物館比較研究
|
毛 平
|
北京聯合大學 |
中國考古地層學的形成和發展——
兼論梁思永先生對中國考古地層學的貢獻
|
馬 樂
|
西北大學 |
系統工程在考古學中的應用簡析
|
點評嘉賓朱 泓吉林大學文學院王昌燧 中國科學院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胡耀武 中國科學院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董新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杭 侃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齊東方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韋 正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楊哲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劉后濱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許海雲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魏 堅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呂學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馬利清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李梅田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韓建業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係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鄭 岩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尚 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 政 中國文物報社楊 思 中華遺産雜誌
|
2011高校研究生古代建築論壇
|
場次 |
報告人 |
學校院所 |
報告題目 |
第
一
場
|
任 中 |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
《秦代宮室——阿房宮復原探討》 |
岳岩敏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關於復原研究的探討——以阿房宮前殿遺址復原為例》 |
俞莉娜 |
北京大學 |
《河南焦作出土兩漢陶樓閣研究》 |
李若水 |
清華大學 |
《唐長安大興善寺文殊閣營建工程復原研究》 |
第
二
場
|
鐘行明 |
東南大學 |
《以智治水,以人勝天——明清山東運河管理運作》 |
徐 妍 |
清華大學 |
《解州關帝廟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比較研究》 |
楊 琴 |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
《景德鎮歷史街區保護與復興規劃》 |
李麗娟 |
天津大學 |
《建築遺産測繪成果表達資訊化發展初探》 |
第
三
場
|
冀洛源 |
北京大學 |
《考古所見的薊州城》 |
馮珊珊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遼上京建城問題研究》 |
齊 瑩 |
同濟大學 |
《從T字廣場到天安門——邊界區域的形態演變及權力變化》 |
張 勍 |
北京工業大學 |
《從城市規劃角度淺析宋明清三版<清明上河圖>》 |
陳 璐 |
北京工業大學 |
《基於<清明上河圖>的三朝建築比較研究》 |
劉滌宇 |
同濟大學 |
《宋代綵樓歡門研究》 |
第
四
場
|
謝鴻權 |
清華大學 |
《宋代天臺宗的凈土信仰建築》 |
崔金澤 |
北京大學 |
《山西長治長春村玉皇廟大佛殿北宋至明清遺存分析》 |
張思銳 |
天津大學 |
《擬古與革新——獨樂寺觀音閣風格之再思》 |
張劍葳 |
東南大學 |
《建築中的梵字裝飾主題:遼至平安時代的日本,及其後世發展》 |
蔡宇琨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
《成都市青白江區明教寺覺皇殿調查報告》 |
孫 婧 |
北方工業大學 |
《香山靜宜園湖石掇山技法初探》 |
點評嘉賓晉宏逵北京故宮中國紫禁城學會張 勃 北方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戴 儉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林 源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吳蔥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丁 垚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李志榮 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徐天進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杭 侃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方 擁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徐怡濤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