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聯考即將拉開帷幕。近幾年河北藝術考試持續升溫,報考人數屢創新高,把藝考視為高考(Q吧)捷徑的情況普遍存在。針對“藝考熱”中出現的一些半路出家、盲目報考的現象,教育界人士呼籲廣大家長和考生冷靜思考、慎重選擇。
藝考當作高校“敲門磚”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準備參加藝考的學生中,有不少人是由於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在高考前臨時“改行”學藝,把藝考當作大學的“敲門磚”。一些家長表示,讓孩子學藝就是為了多一個升學機會,“不管學什麼,能考上大學就行”。
在我市一家美術培訓學校,記者了解到,高考繪畫輔導班中,以前沒有美術基礎、為了參加藝考而突擊學習的人幾乎佔到一半。高三學生林強(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個。由於成績一般,考本科希望不大,上大專又不甘心,在父母的堅持下,林強在今年初拿起了畫筆,從最基本的素描學起,打算通過藝考邁進大本的門檻兒。但因為基礎薄弱、學習時間短,目前林強的專業進度並不理想。與此同時,文化課的復習也因為學美術拉下了一大截。父母的期待給林強帶來了很大壓力,“距離聯考越近就越緊張,經常睡不著覺,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一些家長以為學聲樂、美術靠臨時突擊就可以,其實一個學了幾年和學了幾個月的學生,藝術功底是有很大差別的。”從事音樂教育多年的韓老師説,“現在藝考競爭日益激烈,那些半路出家、臨時抱佛腳的學生,勝出的機會很小。如果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結果藝考失敗,又影響了文化課成績,這樣代價就太大了。”
“捷徑”已成“獨木橋”
隨著藝考隊伍的不斷壯大,藝考路已經越走越窄。去年我省藝術類考生人數達到6.1萬,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3。由於競爭激烈,藝術專業錄取率大幅降低,其中編導類和播音主持類專業平均錄取率尚不足9%,遠低於一般文、理專業的錄取率。不少家長感嘆,本以為藝考是條“高考捷徑”,沒想到成了另一座“獨木橋”。
準備報考美術專業的李佳(化名)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參加藝考,去年就是由於文化課分數線飆升沒被錄取。對此,李佳的母親也很無奈,“當初讓孩子選擇學藝術,就是因為她文化課成績不理想,考文理沒把握,沒想到藝術考試又變得這麼難。”
同樣變成“獨木橋”的還有藝術生的求職路。由於社會對專業藝術人才需求有限,相關職位趨於飽和,藝術生的職業前景並不樂觀。一項調查顯示,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率不到50%,其中專業對口的還不到20%。
從天津音樂學院畢業後,劉丹(化名)在我市一傢俬立學校教鋼琴,儘管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但“與當初的投入相比可謂得不償失”。劉丹説,自己從6歲開始學鋼琴,一台鋼琴1萬多元,平均每年的學費近3000元,高考衝刺時漲到7000元,再加上買樂譜、音像資料、參加各類比賽、考試的報名費,13年間就已經花費7、8萬元,加上大學四年的費用,家裏為培養自己總共花費了十幾萬。
韓老師表示,藝術類行業的特點註定對人才要求較高,像朗朗一樣最終走上藝術巔峰的人只能是少數,就像金字塔的塔尖,絕大多數人都成了默默無聞的塔基。而藝術專業求學的費用偏高,如果懷抱功利性的目的,僅僅為了拿文憑、找工作或是成名成家而報考藝術院校,並不明智。
理性面對“藝考熱”
“藝術教育的普及本來是件好事,但家長的急功近利和培訓班的推波助瀾,使藝術教育應試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韓老師説,“藝術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增強他們對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表現與創造、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現在許多藝術培訓班只是千篇一律地教孩子應考技巧,短期雖能達到升學的目的,但抹殺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意義,只能培養出藝術工匠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家。”
教育界人士表示,是否選擇藝術道路,孩子的興趣和天分很重要。缺乏興趣和潛力的學生,即使通過刻苦訓練考進高等院校,也會學得很痛苦,不可能在專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家長不應看到身邊有成功的例子就盲目跟風,要切實考慮孩子的先天條件和潛力,對走藝考之路是否適合孩子的發展,應有更理性的思考。本報記者胡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