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內蒙古民族歌舞樂《天堂草原》北京首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9-13 22:40:23 | 文章來源: 新華網北京

    內蒙古的民族歌舞樂《天堂草原》11日在北京首演。蒙古族長調、馬頭琴、蒙古搏克、呼麥、蒙古四胡、烏力格爾、魯日格勒舞等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舞臺上的亮點。

    “這7項全部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我們將不遺餘力地借第三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之機弘揚璀璨的草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天堂草原》的藝術總監廉信告訴記者。

    一群男兒頸繞彩條,像雄鷹一樣在舞臺上展翅,身體在燈光下閃著健康的光澤,這就是“搏克手”的英姿。廉信介紹,“搏克”是蒙古語摔跤的漢語譯音,“搏克手”頸項上的彩條是“張嘎”(蒙古語),它記錄著他們的每一次勝利。

    當草原上響過一陣似風似哨的聲音時,那是蒙古族特有聲樂藝術“呼麥”的魅力。它是由演唱者喉嚨發出一個共鳴音的同時,在口腔裏又産生另一個哨聲,從而形成泛音色彩。“它模擬大自然的風聲、山泉聲以及誦經的聲音,共有12種變化,目前常用的是3、4種。”廉信説,近年來,呼麥藝術發展很快,甚至還出現了女呼麥。“這一曾瀕臨失傳的藝術的發展,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成果體現。”

    蒙古四胡也是蒙古族代表性的傳統樂器之一,曾廣泛應用於宮廷、祭祀和軍樂之中。據了解,這次是蒙古四胡首次在全國性的演出中亮相,它常與烏力格爾等民間曲藝同臺。烏力格爾是集民間文學、説唱藝術、器樂演奏為一體的一種獨特的民間曲藝表演形式。無論是史詩還是章回式小説、民間故事,都是烏力格爾的演唱題材。

    歡快活潑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達斡爾姑娘的天真爛漫和花季年華,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達斡爾語“魯日格勒”大意為跳動起來。

    此外,蒙古族長調和馬頭琴不但入選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的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蒙古族長調是由我國和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而馬頭琴則被蒙古國搶先申報。

    美妙的傳説、嘹亮的牧歌、悠遠的琴聲、奔放的舞蹈……舞臺上的每一樣都濃縮了傳統和現代的草原文化。廉信説,民族藝術是人們長時間生産勞作中的精神表達,它與自然及文化環境息息相關。“牧歌唱響在草原上,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遺産,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