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此間無我”尺八主題音樂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18 22:41:38 | 文章來源: 視覺中國

    活動名稱:此間無我
    時間:2006年7月29日18:32~19:32
    地點:上海楊浦區楊樹浦路2218號 濱江創意産業園
    聯繫人:13585802340肖小姐    13818161211趙小姐
    聯合主辦:
    上海濱江創意産業園
    知遇結社(等)
    協辦單位:
    東方視覺
    華音網(等)
    
    這不是一場需要正襟危坐的高雅音樂會,也不僅僅是一場傳統文化的復興。離喧囂很遠,離清涼很近……赤 足,閉眼,深呼吸,讓智慧帶領心靈,赴一次席地而坐的旅行。

[尺八]
    
一種源自中國,卻在中國幾近失傳的樂器,為何被稱為世上最奇妙的樂器?
每一支尺八都有生命,無論多麼珍貴,在世也不過百年;
每一支尺八都舉世無雙,無論從何而來,背後總有一段因緣。
日本明暗對山流第四世傳人冢本平八郎先生長期致力於尺八在世界各地的傳承和推廣,以教學形式促進中日友誼。本次大師親臨現場,吹禪靜心,為夏日帶來清涼。
    
[古琴和簫]
    

它們是天作之合,無愧於中國傳統樂器的代表。
古琴的神韻在於絲弦之聲,絲弦技藝卻瀕臨失傳,本次由中國古琴名家、吳門派掌門人汪鐸先生親身演繹,個中精妙,不可言傳。
    
[古箏]
    

它將全場帶來驚艷的高潮。年輕藝術家小刀用現代的演奏手法講述了一個聊齋般的故事:風打樹梢的月夜,狐仙如何誘惑一位僧人……于懸念之中暗藏機鋒。
    
[塤]
    

塤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其音自然和諧,代表著典雅高貴的情緒和雍容的氣度。塤的演奏者為蘇州頻伽琴道館主人張聽,自幼習樂,師從多位名家,更注重樂理和技術以外的美學、文史和哲學修養。
配合一段現代獨舞,年輕的舞者從遠古的祭祀中得到靈感,和古老的樂器相映成趣。

附:

中國尺八
【尺 八】
SHAKUHACHI
    

一.尺八
    

尺八因簫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最早見於《舊唐書•呂才傳》:呂才“能為尺八十二枚,尺八長短不同各應律管,無不諧韻。”《辭海》曰:“尺八,亦稱‘簫管’、 ‘豎管’。古管樂器,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宋以後即不使用。約在七到八世紀時傳到日本。現仍流行于日本的尺八,稱‘普化尺八’,形制長短不一,僅有五 孔,前四後一,無膜孔。”
尺八的選材和製作十分考究,多采用石竹、觀音竹和茉莉花竹,從齊土的地方切下,將竹節挖通,無底,管體長一尺八寸,上端內徑六分。吹口多做成斜面月牙形,正面開5個按孔,背面開1個按孔,吹口和正面音孔間設有膜孔。
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與簫相似,但音量較簫大。發聲原理也是通過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音。由於嘴唇在吹口的角度和吹氣的力度不同,以及手指按孔的變化,而使發出的音響和音高有別。尺八的音色圓潤、柔美、深沉而含蓄,並略帶淒涼之感。
 
二. 尺八的歷史淵源
    

尺八在中國
    

在東漢時期,豎篴已流傳於民間。到了隋代,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至唐則大盛,廣泛用於宮廷樂舞。唐代呂才善制此器。《新唐書•呂才傳》:“貞觀 (627—649)時,祖孝孫增損樂律,與音家王長通、白明達更質難,不能決。太宗詔侍臣舉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稱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長短不同, 與律諧契”。
    
唐尺八
    
宋代尺八,又稱簫管,陳旸《樂書》有所記述。沈括《夢溪筆談》載:“後漢馬融所賦長 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從傳世唐代尺八和沈括所述宋代尺八的形制來看,它與簫相近,但管身短而粗。後來簫、笛等樂器 逐漸取代了尺八的地位,尺八漸少使用。
    
尺八傳入日本以後不久,就在中國本土被遺忘甚至絕跡了,然而經日本僧侶和民間藝人傳習700年後,現在尺八已經成為日本最普遍的民族樂器,目前這個小小島國有6萬多人吹尺八,而在尺八的故鄉——擁有十幾億人的中國大陸吹尺八者卻座不滿兩桌,這個比例似乎太懸殊了。
    
上個世紀末,日本尺八界大師們相繼來中國尋根問祖,並義務教授尺八演奏和製作,然而由於尺八選材和製作工序極為考究,所以價格十分昂貴,在日本和歐美國家普 通尺八賣到數千甚至上萬人民幣,對於中國人來説即使有心繼承和復興尺八道,也不堪承受價格如此高昂的尺八。中國笛簫製作師們也曾想自製尺八,但難於找到適 于製作的竹材,而且尺八對內徑的變化要求極嚴,在自然生長的竹管上填補挖切的工藝難於掌握,以至尺八遲遲不能推廣開來。
    
尺八在海外的傳播
    

隋唐之際,日本曾屢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來中國,許多中國樂器,流傳東瀛。
在 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裏,現在也保存著我國唐代傳去的8支尺八。其中一隻刻雕尺八,長43.7釐米,管上端開口,管身前面五孔後面一孔。每一按音孔邊緣有圓 形花紋。製作十分精美,通體雕花紋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後作張袖狀。後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執扇,另一女坐彈琵琶。其餘部 分均飾以花鳥紋。此外還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樺卷尺八等。蘇州民族樂器一廠曾複製刻雕尺八一件。
    
據浙江省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研究館員孫以誠考證,尺八于奈良時代傳入日本,平安時代絕跡。
鐮倉時代,日本僧人心地覺心入宋參禪,在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從無門慧開習禪期間,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吹奏尺八的技藝。心地覺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師,因此,杭州護國仁王禪寺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建 長六年(1254年)覺心回國後,將尺八傳給了日本人寄竹及張參的徒弟四居士。寄竹以下的第五代是僧“虛無”。他開始規定了衣服規格,制出天蓋(僧帽)、 挂絡(短袈裟)、副子等。虛無是楠正成之孫,避世為僧,吹簫流浪四方。此後,流浪之徒往往皈依此宗,建寺院,分派別,逐漸興盛,形成普化宗。普化宗主張壟 斷使用尺八,將尺八作為托缽的工具,一種法器(不當作樂器)。他們將吹奏作為法事的一環,是禪的手段,把吹奏本身當作一種禪,所以稱為吹禪,結果就變成了 尺八的獨奏或合奏,産生了一種獨特的冥想的氛圍,因而又稱“普化尺八”或“虛無尺八”。到了德川時代為了收容各地的浮浪武士,普化宗被政府利用,當作“勇 士浪人之隱家,武人修行之宗門”。禁止非武士加入此宗,嚴格衣服之制,允許本宗的人攜帶木刀、護身劍,而禁止宗外之人持簫。其時,幕府常以彼等作偵探,給 予種種特權,由是權勢日張,弊端疊起,德川中期以後復衍生諸多流派,弊害更甚。因此到了明治四年(1871年),普化宗被明治維新政府廢止了。這時尺八面 臨存亡的危機,在荒木古童等當時琴古派倡導者的盡力保護下,使之脫離普化宗,被承認作為樂器而存在,更注重尺八與其他樂器(箏、三味線)的合奏,以東京為 中心逐漸向全國得到了普及,並形成了琴古、都山、上田、竹保四大流派。明治以後的近代尺八被廣泛運用與民謠、現代歌謠、通俗音樂、電影音樂及新日本音樂等 領域,受西洋音樂的影響,也出現了能吹奏半音階的多孔尺八(因篇幅所限,關於尺八在日本的發展史,本文不詳述)。
    
1871年以後,“普化尺八”傳 於民間。日本現在使用的尺八就是從“普化尺八”演變而來的,不限長短,一般多為3節、 5孔(前4後1)、不設膜孔。它是日本民間主要的吹奏樂器,既能吹奏古典樂曲,也能演奏現代樂曲;還經常與箏和三味線一起合奏,甚至還能與西洋管弦樂隊、 電子風琴等合作。
    
日本尺八得以流傳至今的重要時期是在鐮倉時代與南宋的文化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是以佛教文化為載體的,也可以説尺八是中日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
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海山(kaizan)將尺八從日本傳至美國。
時 至今日,尺八已成為日本廣為流行的民族樂器了,這實在令我們中國人慚愧!如今尺八的故鄉除在福建南音中尚存尺八的遺制外,幾乎在民族樂器的百花園中銷聲匿 跡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尺八在宋代以後就消失了?為什麼尺八不能像笛子一樣在中國流傳下來?這又是另一個難解之題,期待於有識之士研究、探討。
    
三. 明暗對山流
    

明暗流是原始自中國流傳到日本的尺八修行流派,其由來是臨濟宗的偈語:明頭來也,明頭打﹔暗頭來也,打四方...
日本高僧心地覺心入宋求學佛法,禪修之餘,向其師同門中弟子張參學得祖傳的尺八吹奏和製作技藝。後來,他將尺八帶回日本,建興國寺,立普化宗。
    
在日本,尺八也曾面臨存亡危機,但在荒木古童等極力保護下,使之脫離普化宗,被承認作為樂器而保存下來,並形成各種流派,其中明暗對山流直接繼承了普化尺八的遺風。
    
明暗對山流是維持古風的流派,注重對曲目意境的表現。明暗流最重要的吹奏意義是修心養性,力求通過吹奏求得身心的和諧和平靜。因此風格質樸天成,不賣弄技巧,演奏者需全心投入,專注如一。
    
明暗流尺八的口徑較其他流派大很多,吹奏難度較大,需要較深的功力。明暗流尺八的另一特色是保持竹材自然內徑,稍作調整,不做“補土”的處理,以維持竹質音色,因此圓潤不刺耳,音頻接近人聲,為我們聽覺範圍中最感舒適的波段,特別容易讓人心放鬆。
    
四. 冢本先生
    
冢本平八郎,號“松韻”,亦稱“竹仙”,是普化尺八明暗對山流第三代傳人冢本竹甫的長子,六歲起正式隨父學習尺八,並開始幫助父親製作尺八。現為明暗對山流四世傳人,普化正宗總本山虛靈山明暗寺導主。同時也是中國笛藝大師趙松庭的唯一日本入室弟子。
    
冢本先生長期致力於尺八的教學和推廣,在世界範圍內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他堅持每年自費往返于中日兩國間,義務向中國弟子傳授尺八吹奏和製作技藝,為尺八回歸祖庭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 尺八樂的代表性曲目
    

用於宗教儀禮中的《虛空鈴慕》、《真虛空》、《缽返》等
以藝術追求為目標的《鹿之遠音》、《鶴伏窩》、《黃昏曲》、《三谷菅垣》等
民謠曲《割幹切歌》、《江差追分》等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