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多倫美術館8月展覽活動預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15 05:37:51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8月,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相繼共有3個展覽,3個活動。

  7月的展覽“勞瑞斯·切克尼個展-萬里無雲”、“2006 動態亞洲:‘衝突和網路’上海巡迴展”以及“GONG CHAN NO.1”將持續至8月4日結束。

  本月的12+國際實驗影像展映將播放梁玥的作品;而本月的多倫講壇邀請到了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教授朱青生,作題為“當代藝術問題”的講座。

  本月的重頭戲是8月19-20日的“一個人的韓劇”,南韓民眾戲劇協會將與上海民間劇社“草臺班”聯合,兩晚的單人戲劇表演將讓觀眾欣賞到最”草根”的戲劇表演。

  勞瑞斯·切克尼個展-萬里無雲 

  日期:2006年7月14日-8月4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1樓

  開幕時間:7月14日,19:00

  2006 動態亞洲:“衝突和網路”上海巡迴展 

  日期:2006年7月14日-8月4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樓

  GONG CHAN NO.1 

  日期:2006年7月14日至8月4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3樓

  主辦: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一個人的韓劇——南韓民眾戲劇表演

  主辦: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南韓民眾戲劇協會

  時間:2006年8月19日,8月20日 20:00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1樓

  策劃:趙川

  一個人的韓劇

  這是這座城市中沒有見過的“韓劇”──來自南韓的民眾戲劇與上海民間劇社“草臺班”聯合,在多倫現代美術館以單人表演的形式,展示由個人抗爭催生的戲劇張力。

  連續兩個晚上的演出裏有各種用身體來講述的故事和情緒…

  南韓民眾劇場在八十年代後有過一段蓬勃的經歷,他們在舞臺上、在露天裏、在底層社會創作演出另一種“韓劇”。

  南韓有優秀的歌舞傳統,南韓民眾劇場注重吸收亞洲傳統表演方式。他們的戲劇有強烈的社會意識,作品總是直接針對當代社會議題,並尋找更具民眾性的表達方式。

  東亞巡演上海站活動計劃

  總部設在南韓的東亞民眾戲劇聯盟,繼主辦了2005光州Asian Madang戲劇節之後,2006年七月他們將舉辦為期三周的民眾劇場師資培訓,成員將來自南韓、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日本等地,參加一組由資深民眾劇場指導老師帶領的工作坊。隨後,他們將於8月初在光州舉辦一個小型Asian Madang戲劇節和民眾戲劇單人表演東亞巡演。之後,六至七位南韓民眾劇場工作者將到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做民眾戲劇巡演。北京站的活動將應北京市劇協邀請在“大學生戲劇節”上演出。

  上海站的演出將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進行。屆時,南韓民眾劇場工作者將與上海草臺班戲劇工作者一起做兩場總共近4小時的演出。每場演出由3-4個單人表演組成,每人20-30分鐘。來滬的南韓民眾劇場工作者全部為分屬不同劇團的南韓民眾戲劇協會成員,而從南韓培訓歸來的草臺班成員也將參與演出。演出時,屆時,上海觀眾將欣賞到身著韓服,頭戴面具的南韓民眾劇場工作者所帶來的特別“草根”的表演。

  在此期間還將開展民眾戲劇工作坊, 同表演愛好者和上海的民間劇社作交流。

  12+當代實驗影像----梁玥影像作品展播

  主辦: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藝術世界》雜誌社

  放映時間:2006年8月19日14:00

  放映地點:上海多倫美術館4樓

  策劃: 朱海健

  藝術家:梁玥

  梁玥影像展播

  我想不出要用什麼言詞來説我的影像

  文/梁玥

  我想不出要用什麼言詞來介紹這幾個片子。它們都有自己的話,自己的生命。

  大概我還是一個抒情的人,所以我的圖像也充滿了情愫。你的、我的、很多人的情愫。

  我想我的作品大多是散文式的,看我的錄影會多一些了解我這個人,和生活裏嬉笑打鬧的時候很不同,作品裏很寂靜。也許每個人都是如此,在喧鬧的背後,有很多隱匿的敏感和脆弱的東西。感動也就感動這招人理解的一瞬間,唏噓一下然後走進充滿光線的午後,這是我所愛的結果。生活的無趣和絕望都是説説的,別太當真了。我沒我片子裏那麼難過,所以別看完片子就來和我聊內心的絕望,其實我是個把自己的情愫丟進作品,然後走進陽光的人。但是我愛那些滲著我心的圖影,但願你們也愛,你們也會如同愛這圖影一樣的想念自己的愛,

  然後善良單純簡單的生活下去。

  講座:當代藝術問題

  主題:當代藝術問題

  主講人:朱青生(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教授)

  時間:8月5日 14:00

  地點:多倫現代美術館4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