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宮
劉海粟《復興公園》
中華藝術宮——世博會後的華麗轉身
關於上海美術館空間問題的討論,其實由來已久。2010 年11 月,上海舉行了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 屆大會,與會的台灣高雄美術館館長謝佩霓、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郭建超等人就都指出,上海美術館太小了,強烈建議上海美術館擴容。當時的上海美術館展廳面積僅有2000 多平方米,不僅同國際大都市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佔地13 萬平方米無法相比,與中國美術館的2.8 萬平方米、江蘇省美術館的2 萬平方米、浙江美術館新館的1 萬平方米也相差甚遠。正因為如此,在上海美術館展出的許多展品只能“望館興嘆”。這也正是上海美術館遷址的主要原因。
世博會帶來的契機
世博會後的永久保留場館,為上海美術館解決擴容問題提供了契機。據李磊介紹:“在世博場館後續利用的討論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領導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就中國館是否能作為美術館進行了多次專題的論證。2011 年7 月,有關部門專門請徐江、施大畏等美術界專家,主要針對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進行論證。大家認為,世博會中國館作為美術館新址是合適的。國際上,一些重要的美術館,也都是選址于一些著名的具有標誌性的建築。” 就這樣,建築面積達16 萬平米、展示面積達6.4 萬平米,擁有27 個展廳的中華藝術宮,一舉解決了上海美術館的選址問題。
中華藝術宮現有典藏作品1.5 萬餘件,以海派繪畫和現當代美術作品為重點,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年畫、連環畫、宣傳畫、漫畫、民間美術等,基本囊括了20 世紀以來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美術發展的重要流派與藝術家,此外還有部分國際藝術品。許多著名藝術家將畢生創作精品集中捐贈於此,如林風眠、吳冠中、謝稚柳、程十發、華君武、滑田友等。
“先把自己這一棵樹種好”
李磊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曾經的上海美術館雖然是一座老館,但是真正建立起收藏是從1986 年開始,經幾代人的努力,收購、捐贈集中起來。他認為美術館只要有格局,館藏就好做。而收藏者之所以要捐贈給美術館作品,首先是看美術館的前景,看到他們工作的努力和規範,覺得把作品託付給他們放心。所以上海美術館收藏的前提是不去動員別人捐贈,把學術工作、展覽、推廣工作做好,把藏品收藏好,形成美術館的大格局,這個格局就是“樹大了,鳥就多”,先把自己這一棵樹種好。
目前的李磊把注意力放在了上海市政協會議的提案上,這份提案的內容是讓博物館和美術館成為中小學生教育的第二課堂,他認為孩子只要來美術館轉一圈,這種氛圍給他心靈上的影響,就可能是一輩子。提案是針對教育部門,而中華藝術宮,李磊作好了隨時接待上海150 萬中小學生的準備,甚至設計好了如何參觀中華藝術宮的具體課程,包括認識中華藝術宮,認識大師,認識什麼是國畫、油畫,他們是怎麼畫出來的。另外還有參觀美術館的禮儀,看完以後要做作業,哪一件作品是最喜歡的,打鉤就可以。當然這些還只是李磊的設想,
具體實施需要教育部門的配合。
李磊説,美術館很大的一個作用,就是要有幾堵墻挂著我們這個民族最優秀的美術作品,這是我們文化的象徵,可以讓大家學習、感受。如今,這個願望在中華藝術宮實現了。
對話館長
李磊
Q: 開館後,中華藝術宮人流量怎麼樣?
A: 截至到1 月26 日,我們已開館101 天,觀眾量達90 萬人次,平均一天有9000 人。
Q: 遷址到中華藝術宮後,政府的撥款額度有沒有變化呢?
A: 有非常大的變化,但是這個數字目前還不能説,在國家公佈以後可以在網上查到,漲得非常多。但是儘管漲了這麼多,對於我們來説還是有一點資金緊張。
Q: 是因為擴建的原因?
A: 一個是擴建了,還有服務的要求更高了,展覽的要求更高了。
Q: 是否可以申請社會辦展?展廳目前有可以出租的地方嗎?
A: 現在沒有了。
Q: 全部的資金來源都是政府撥款嗎?
A: 目前是這樣。
Q: 在編的館員有多少位?
A: 目前107 位,但放在中華藝術宮的話就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