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的現實——何汶玦的《日常影像》

藝術中國 | 時間:2013-03-20 16:10:20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緬甸印象-僧90x160cm--布面油畫

何汶玦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水》組畫的創作,最近十年,他用《水》和《看電影》兩個系列繪畫,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取得了一席之地。但為了進行突破,目前他正在探索和完善《日常影像》系列,力圖與《水》和《看電影》拉開距離。

儘管變革的意圖明顯,但從整體上看,《水》《看電影》《日常影像》都是何汶玦的成長經驗和生活所見,它們具有內在的相異性和聯繫性,如同畫上刮出的痕跡一樣,絲絲相連。比較而言,《水》和《看電影》,情緒的成分更重,正所謂情彌繾綣,無論時光怎樣流逝、社會如何變遷,畫中呈現出來的溫暖美好而又幽婉哀傷的情緒,總讓人陷入不知結局如何——甚至有無結局的遐想中。畫面中所發生的種種,雖不能駐留,卻可以通過心靈和畫布來記錄,記錄當代社會中人在激流裏的迷失,以及存在卻又可能瞬間失去的希望。

日常影像

《日常影像》則更具現實性,清晰卻又模糊的筆觸刻畫了一幕幕鮮活的場景,並且顯現出運動著的、無止境的質感,仿佛能感受到明媚午後的氣流、微微拂過的絨毛、堅硬的水泥地、凝固的冰冷空氣、醫院中福馬林的刺鼻、衚同裏的煤煙味兒、博物館發黴的墻皮、電影院裏爆米花刺激的濃香、小河溝的死水正在散發的陣陣惡臭、檯球廳中瀰漫的香煙,以及演唱會散場後留下的汗味,甚至還可以捕捉到水果攤後面堆疊的紙盒子的味道幽幽地從清香的果子味中瀰漫出來。

日常影像

東歐哲學家盧卡契曾言:“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態度是第一性的,人們的日常態度既是每個人活動的起點,也是每個人活動的終點”。日常生活如同風兒和氣味一般,時時圍繞在人們的周圍,卻幾乎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作為藝術家,何汶玦具備感受日常,並將日常轉化為畫面的眼光和能力,他用個人化的語言將這些被忽視、被遺忘的日常生活場景在畫布上映照出來,並且進一步審視現實的處境和自身的所想所思。

也許今天的時代正是費爾巴哈所説的時代——符號勝過實物、副本勝過原本、表像勝過現實、現象勝過本質的時代。《日常影像》不是日常的補充,而是一種幻象,是現實社會中幻想或非現實的核心,以至於非現實成為現實的出口。

日常影像.博物館-Daily-Images.Museum-200×300cm-2012-(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