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洛德的朝聖——義大利 油畫 1832年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6 18:28: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哈洛德的朝聖——義大利 1832年展出油畫,畫布

“……終於,我見到了旖旎的義大利!你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園。哪怕是你的荒野,也美不勝收:那蕪草是何等的嫵媚,那荒土比別處的沃田還要富饒。那殘跡何嘗不是輝煌,那廢墟怎不讓人流連,它那無窮的魅力將永駐人間。” (拜倫《恰爾德•哈洛德遊記》,第4篇)

拜倫的長詩《恰爾德•哈洛德遊記》共分4篇,于1812到1818年間發表,描繪了一位名叫哈洛德(其名“恰爾德”是古代的一個稱號,指待封爵的貴族子弟)的年輕人背井離鄉獨自遊歷的所見所想。他的遊歷與拜倫有很多相似之處,儘管拜倫不承認哈洛德就是自己的寫照。不過,在隨哈洛德遊歷歐洲大陸後,拜倫在第4篇中拋開了哈洛德,開始在大段的思考中直接闡抒對義大利的種種看法。

《恰爾德•哈洛德遊記》強烈地吸引了透納,詩中描繪的旅行和風光勾起了透納自己的旅行記憶。此後,他展出過6幅油畫,均附有引自該詩的詩句。不過,透納並沒有特意去畫該詩第4篇中所描繪的內容,而是描繪了一種理想化的義大利風光。這一全景式的畫面囊括了透納在兩次的旅行中所看到的、在速寫中所記錄下來的許多景象,包括臺伯河、羅馬平原、納尼的橋、克裏圖姆努斯神廟,以及著名的蒂沃利的遠景。他還以自己的旅行印象和速寫為素材,為塞繆爾•羅傑斯的詩《義大利》(1830年版)作插圖,這也成了他最廣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許多坐在椅子上靠閱讀“旅行”的人都欣賞過,其中就包括年輕的約翰•羅斯金。

《恰爾德•哈洛德遊記》的描繪勾起了透納自己的旅行記憶。
下一頁佩特沃斯湖落日 油畫 約1828年上一頁特雷斯山峰及威爾士的馬特峰和茅威山峰 水彩 1799年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