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 清華美院藝術史論係30週年 > 史論係簡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學科發展年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03 11:36: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1956 年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建立,鄧潔兼任院長,雷圭元、龐薰琹任副院長。最初設染織、陶瓷、裝潢設計三個係和繪畫、共同課兩個教研室。共同課教研室承擔全院藝術史論、文化、外語、政治、體育等共同課的教學。1954 年開始編寫《中國工藝美術史》的田自秉教中國工藝美術史概論,陶如讓教俄語、書法和古典文學。

中央工藝美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同時成立。龐薰琹兼任所長,丘堤任副所長。研究所設理論研究室(田自秉負責)、刺繡研究室、服裝研究室、傢具研究室、陶瓷研究室、金工研究室、民族民間工藝調查研究組和張景祜泥塑工作室、湯子博面塑工作室。9 月,研究所創辦《工藝美術通訊》,參與編輯的有何燕明、田自秉、王家樹、劉守強、張道一等;1957 年6 月,因“反右”運動停刊,共出8 期。  

1957 年

1 月,研究所創辦《工藝美術參考資料》,5 月,由於“反右”運動停刊,共出10 期。2 月,研究所併入學院,改為研究室,吳勞任主任。  

1958 年

王家樹加入學院共同課教研室,教中國工藝美術史。7 月,《裝飾》創刊,張仃、張光宇、吳勞任執行編委,責任編輯王家樹、邱陵、梁之;1961 年5月因經濟困難休刊,共出12 期。  

1959 年

吳達志從中央美院調入學院共同課教研室,教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  

1960 年

7 月,奚靜之畢業于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美術史論係,9 月回國任教于學院共同課教研室,教外國美術史及藝術概論。

吳達志參加文化部《藝術概論》編寫修改的討論工作。  

1961 年

4 月,全國文科教學會議與藝術院校教材會議在京召開,組建工藝美術教材編選組,張仃任組長、陳之佛(南京藝術學院)、雷圭元、安性存(工藝美術局)任副組長。編選組用一年的時間編寫出《圖案基礎》、《工藝美術論文選》、《傢具工藝》、《中國工藝美術史》等書。王家樹、田自秉參加編寫《中國工藝美術史》,吳達志參加《外國美術史》荷蘭、英國、美國、法國等章節的撰寫,奚靜之參加《外國美術史》俄羅斯美術史章節的撰寫。

吳達志的《西洋畫家叢書——康斯特布爾》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尚愛松從中央美院調入學院共同課教研室,教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美術史、中國文化史講座、中國古籍舉要等課程。

1962-1964年,尚愛松的《中國美術史——五代至元(繪畫部分)》由學院鉛印。  

1963 年

王家樹的《中國工藝美術史綱》由學院刊印油印稿。  

1964年

吳達志參加文化部組織的《歐洲美術史》編寫工作。  

1970 年

田自秉借調至中國美術館,負責編寫《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文字部分,1972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72 年

王家樹擔任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通史陳列設計總體設計師。

1977 年

學院恢復招生。奚靜之作為學院“黨的領導小組”成員倡議史論教研組集體編寫《中國工藝美術簡史》。9 月至10 月,在院黨組副組長羅揚實和研究室負責人吳勞帶領下,田自秉、王家樹、吳達志、陶如讓、奚靜之以及拍攝資料的楊德福一行8 人到南京、上海、湖南、廣東等地進行工藝美術考察調研。這是學院集體撰寫的第一部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材。

1977—1985 年,葉喆民首先發現並認定河南寶豐清涼寺窯是汝窯窯址。 

1980 年

6 月,《裝飾》在奚靜之倡議和協助下復刊,丁聰任藝術指導。同時出版由黃能馥主持編輯的叢刊《工藝美術論叢》,吳勞任主管,丁聰任美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1 年

學院率先獲得“工藝美術歷史及研究”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2 年

2 月,招收第一位工藝美術歷史與理論方向碩士研究生尚剛,導師為龐薰琹、田自秉、王家樹,研究題目為“元代工藝美術史”。4 月,全國高校工藝美術教學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由文化部和輕工業部聯合委託學院籌備。龐薰琹、雷圭元、沈福文、鄭可、鄧白、吳勞、祝大年等參會。會議認為,“工藝美術專業的理論教學不僅沒有形成體系,而且是最為薄弱的一環……應統籌規劃,立即著手編寫教材”。12 月,奚靜之起草《創建中央工藝美院史論專業的論證報告》,于下旬上報學院黨委。

學院成立研究部,並出版內部刊物《工藝美術參考》,1983年12月轉由《裝飾》專輯,1985年1月轉由工藝美術史係編輯,1988年3月轉回《裝飾》編輯。至1991年,共出版40期。 

1983 年

《中國工藝美術簡史》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4 月,輕工部教育司、教育部批複學院,同意增設“工藝美術史”專業,全國第一亦是當時唯一的“工藝美術史係”成立,學制四年。奚靜之任主任,田自秉任副主任。招收首屆本科生17 名。建係之初的教師有尚愛松、田自秉、吳達志、王家樹、奚靜之、陶如讓、胡照華、葉喆民、李永存、陳瑞林、張夫也、趙萌、李雙、王奕等。

田自秉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聘為編審,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國書畫部分擬定辭目165 條,撰123 條。 

1984 年

尚剛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引進青年教師陳英英。

王家樹與經濟學家于光遠探討“生活美”與生活方式問題,成文于《關於“生活美”問題的通信》。季龍主編的《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當代中國叢書之一)出版,王家樹為第一章的作者之一。

由杭間發起,第一屆本科生創辦了史論係第一份學生刊物《工藝美術史論》,受到龐薰琹及係內諸先生的支援。

1985 年

田自秉的《中國工藝美術史》由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吳志達、張榮生合編的《英漢·漢英工藝美術造型藝術詞彙》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葉喆民受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審,撰寫《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國古陶瓷”全部條目。王琦主編的《歐洲美術史》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奚靜之、吳達志是作者之一。

10 月至12 月,奚靜之作為“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展覽團”成員,去莫斯科及立陶宛辦展。

招收第二屆本科生21 名。 

1986 年

工藝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成為全國工藝美術領域首個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學科,田自秉與王家樹為工藝美術理論方向的博士生導師。引進青年教師王勇。

田自秉作為第一副主編協助王伯敏完成《中國美術通史》中的工藝美術章節,該書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獲“中國圖書獎”。吳淑生、田自秉的《中國染織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奚靜之的《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邵大箴、奚靜之主編的《外國美術名家傳》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吳達志是作者之一。

1985-1986年,尚剛赴莫斯科高等藝術工業學校公費進修,研究中世紀的中亞藝術。

杭間在《中國美術報》發表《對“工藝美術”的詰難》一文,引發專業界對“現代設計”是否應取代“工藝美術”的討論。 

1987 年

田自秉的《中國工藝美術史》獲國家教委“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獎”。

招收首位博士研究生祝重壽,導師為田自秉,研究題目為“工藝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談中國古代聯珠紋錦、青花與景泰藍的起源問題”。第一屆本科生畢業,杭間、鄒文、王曉岩、楊陽留校任教。招收第三屆本科生16名(1991年畢業14名)。

田自秉編的《中國美術辭典·工藝美術卷》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邵大箴、奚靜之的《歐洲繪畫簡史》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8 年

“工藝美術史係”更名為“工藝美術史論係”,奚靜之任主任,陳瑞林任副主任。  

1989年

葉喆民的《中國陶瓷史綱要》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1990 年

祝重壽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

王家樹受邀參加在加拿大舉辦的第33 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宣讀論文《圓之蘊——中國裝飾藝術中的圓和圓的連綴》。奚靜之的《俄羅斯蘇聯美術史》由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出版。吳達志、李春、馬文啟、奚傳績合編的《世界美術史·第九卷·19世紀歐美各國的美術(上)》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

張夫也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做客座研究員。  

1991 年

李硯祖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

4 月,《裝飾》雜誌、北京市工藝美術品總公司及工藝美術學會聯合舉辦“中國工藝美術發展趨勢”座談會,史論係奚靜之、田自秉、陶如讓、《裝飾》編輯杭間等參加座談。

11 月,《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出版,其中有關工藝美術的有250 多個條目,28 萬字,由王世襄、楊伯達、田自秉等50 多位專家撰寫。田自秉的《工藝美術概論》由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在中國發展工藝美術設計的背景下率先提出“工藝美學”、“工藝思維”等思想。

尚愛松的《困學齋筆記二則》發表于《詩書畫》叢刊第二輯。吳達志、李春、馬文啟、奚傳績合編的《世界美術史·第九卷·19世紀歐美各國的美術(下)》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尚愛松  

1992 年

時隔5 年,招收第四屆本科生11 名。此後,史論係開始每年招收本科生。 

1993 年

“工藝美術史論係”更名為“工藝美術學系”,奚靜之任主任,張夫也任副主任。舉辦慶祝史論係建係十週年座談會。

 王家樹參加中美藝術交流會,宣講論文《宇宙·生命·人和花——從中國工藝美術史看中國藝術之“道”》。李硯祖獲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尚愛松的《張萱及其名作〈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雜考》發表于《詩書畫》叢刊第三輯。李硯祖的《裝飾之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4 年

4 月,王家樹的《中國工藝美術史》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提出中國工藝美術史分期的“三段論”:史前時期、古典時期與人文時期,分別對應天之道、生命之道、人之道。

1992 級本科生創辦學生刊物《工藝年輪》,經六屆學生編輯,一直延續至1999 年。

尚愛松的《李公麟名作〈五馬〉、〈放牧〉、〈免胄〉、〈維摩詰〉四圖考釋》發表于《詩書畫》叢刊第四輯。杭間的《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由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田自秉、吳淑生的《中國工藝美術史圖錄》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楊陽的《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賞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5 年

4 月,俄羅斯藝術科學院因《俄斯蘇聯美術史》一書,授予奚靜之“學術成果及國際文化交流貢獻獎”。李硯祖獲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李硯祖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訪學,從事設計藝術學及美術學相關研究。杭間為《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器用編·用品卷》撰寫專論《道器論》。

尚愛松的《困學齋筆記——〈魏晉學術思想史〉摘錄》發表于《詩書畫》。祝重壽的《中國壁畫史綱》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96 年

繫領導換屆,張夫也、李硯祖、趙萌擔任副主任,系主任空缺。

田自秉參與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科研項目、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九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中國傳統工藝全集》,任副主編(路甬祥任總主編),並與華覺民合編《中國傳統工藝·歷代工藝名家》。奚靜之的《鄉之戀——夏加爾藝術與生平》、《列賓——俄羅斯寫實大師》由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出版。 

1997 年

田自秉、吳淑生的《中國工藝文化》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由《裝飾》主編杭間策劃,在1996年“中國傳統工藝之路”專題的基礎上,聯絡學者在1997 年第2 期率先向全國發表《保護傳統工藝 發展手工文化倡議書》,間接促成了國務院《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的正式頒布。  

1998 年

田自秉為常沙娜主編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印染織繡卷》撰寫序《中國現代印染織繡藝術》,杭間任編選委員。9 月,史論係為慶祝成立十五週年編輯出版文集《設計藝術學研究(第一輯)》,李硯祖任主編。

尚剛的《唐代工藝美術史》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尚剛的《林泉丘壑》由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出版。陳瑞林譯的《東西方美術的交流》(邁克爾·蘇利文著)由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9 年

5 月,俄羅斯文化部長葉戈洛夫為奚靜之頒發普希金紀念章,並授予她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證書。

杭間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導師田自秉被評為“1999 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11 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合併入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系更名為藝術設計學系,劉巨德任主任。

奚靜之的《俄羅斯美術史話》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夫也的《外國工藝美術史》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尚剛的《元代工藝美術史》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杭間的《新具象藝術:在現實和內心之間》由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0 年

學院獲得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杭間任副系主任。

尚剛的《唐代工藝美術史》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張夫也的《外國工藝美術史》獲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獎一等獎。杭間的“中國古代、近代、現代藝術設計歷史研究”被評為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資助基金項目。

王家樹《中國美術通史·秦漢卷》由齊魯出版社出版。奚靜之的《俄羅斯蘇聯美術史》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硯祖的《造物之美:産品設計的藝術與文化》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杭間的《藝術向度》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杭間主編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經典圖説叢書”由山東畫報出版社于2000-2009 年陸續出版。 

2001 年

藝術設計學系更名為藝術史論係,杭間任主任,尚剛任副主任。二級學科設計藝術學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為發展美術學,先後從北京大學、湖北美院引進陳岸瑛、陳池瑜來係任教。

張夫也的《外國工藝美術史》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尚剛、 杭間、鄒文、田自秉的《面向當代藝術設計,闡釋偉大文化傳統——中國工藝美術史教學改革》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杭間的“中國藝術設計的歷史和理論”被評為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李硯祖的“20世紀中外藝術設計思潮研究”、尚剛的“魏晉南北朝工藝美術研究”、杭間的“藝術設計人類學研究”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一批規劃課題。

陳瑞林的《20世紀裝飾藝術》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杭間的《手藝的思想》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島子(王敏)的《後現代主義藝術系譜》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張敢的《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陳岸瑛的《新烏托邦主義》由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出版。李硯祖的《創造精緻》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2002 年

為發展美術學,分別從中央美院、四川美院、故宮博物院引進張敢、島子、李靜傑來係任教。史論係嘗試取消專業考試,按文史類招生,錄取新生全部達到清華大學的文史類錄取分數線。

杭間的《手藝的思想》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李硯祖主編的“21 世紀素質教育系列教材——高等學校美育教材系列”、撰寫的《工藝美術概論》分別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評選一、二等獎。奚靜之的《俄羅斯美術史話》、尚剛的《元代工藝美術史》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杭間獲教育部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著作獎。

葉喆民的《汝窯聚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奚靜之的《遠方的白樺林:俄羅斯美術散論》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硯祖的《藝術設計概論》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硯祖的《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 年

學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並由人事部批准設立藝術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設立藝術史論、藝術設計、美術三個分部。史論係和裝飾編輯部隸屬史論分部,張夫也為主任,尚剛、張敢為副主任。

李硯祖獲“第一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第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尚剛的“宋遼金工藝美術研究”、陳池瑜的“中國美術史學理論研究”、張敢的“西方基督教美術研究”被評為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9 月,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京舉行,鄒文擔任策劃委員,其後陸續擔任第二屆、第三屆策展人。杭間擔任中央電視臺八集紀錄片《留住手藝》的策劃。11 月,杭間策劃的“中國‘家’——設計的歷史”文獻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辦。12 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圖錄組成立,尚剛主持國家清史編篡委員會課題《清史·圖錄·文藝卷》。

田自秉與吳淑生、田青合作完成的《中國紋樣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並於2004 年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葉喆民的《隋唐宋元陶瓷通論》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邵大箴、奚靜之的《外國美術名家傳》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楊琪的《藝術學概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楊先讓、楊陽的《黃河十四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鄒文的《美術闊論》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4 年

尚愛松、田自秉、吳達志、王家樹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七十五歲以上“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

1月,招收第一位博士後鄒其昌,合作導師為李硯祖。12 月,杭間策劃“歲寒三友——兩岸三地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

張夫也的《日本美術》、張敢的《歐洲19世紀美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 年

學院創辦叢刊《藝術與科學》,李硯祖任主編, 至2013 年出版13 卷。另創辦叢刊《清華美術》,繪畫係杜大凱任主編,2010 年起由張敢接任,至2013 年出版15 卷。為發展書法史論研究,從中央美院引進邱才楨。

2005-2006年,杭間任美國康內爾大學城市與規劃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張敢在英國康橋大學藝術史係做訪問學者,楊陽獲南韓高等教育基金資助赴南韓訪學。2005-2008 年, 鄒文任“2008 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徵集大賽及國際巡展”組委會秘書長。11 月,“傳承與超越——中國首屆現代手工藝學院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學院舉行,杭間任學術主持。

奚靜之的《俄羅斯美術十六講》、祝重壽的《中國插圖藝術史話》、陳池瑜的《現代藝術學導論》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尚剛的《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鄒文的《美術社會觀》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祝重壽的《東方壁畫史綱》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楊先讓、楊陽的《民間•黃河》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2006 年

學院獲“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楊琪的《藝術學概論》、張夫也的《外國工藝美術史》、祝重壽的《中國插圖藝術史話》被評為2006 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張夫也主講的課程“外國工藝美術史”被評為2006年度北京市精品課程。

李硯祖任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課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研究”課題組組長。2006-2007年,陳池瑜在英國康橋大學藝術史係高級訪問學者。2006年至2008年期間,邱才楨老師曾應大英博物館之邀,執行其“中國書畫項目”,對其館藏的中國書畫作品做整理、鑒定工作。

葉喆民的《中國陶瓷史》由三聯書店出版。奚靜之的《俄羅斯美術史》由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出版。陳瑞林的《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歷史研究》、李硯祖的《外國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李靜傑的論文“北齊至隋代三尊盧舍那法界佛像的圖像解釋”發表于《藝術學》第22期(台北)。邱才楨的《明代書法》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設計藝術學”國家級重點學科通過國家考核評估。繫領導換屆,張夫也任系主任。

張夫也主講的課程“外國工藝美術史”被評為2007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張敢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援計劃、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從2007 年起,學院制定、實施了本科生30%、研究生50% 在學期間需具備海外學習經歷的計劃,至2013 年史論係共有29 名本科生、20 名研究生赴海外交換學習。

葉喆民的《中國書法通論》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尚剛的《中國工藝美術史新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杭間的《中國工藝美學史》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硯祖的《設計之維》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尚剛的《林泉丘壑:中國古代的畫家與繪事》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8 年

藝術學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藝術設計”專業入選國家、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7 月,杭間任學院副院長。11 月,尚剛任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葉喆民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七十五歲以上“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尚剛獲“第四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尚剛的《中國工藝美術史新編》、杭間的《中國工藝美學史》、李硯祖的《外國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上、下)》被評為2008 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杭間的《中國工藝美學史》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尚剛的《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邱才楨的“敦煌隋唐寫經書法研究”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陳池瑜的“中國美術批評學研究”入選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

受美國富布賴特計劃支援,美國肯塔基大學副教授安娜·布萊茨基(2008)、知名美術史家大衛·卡裏爾(2009)在史論係進行為期一年的講學,受到師生好評。12 月,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和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委員會主辦、史論係承辦的“東亞之光——中日韓工藝美術特質研究”國際論壇暨2008 年中國工藝美術學理論委員會年會在清華舉行。

張敢的《外國美術史簡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9 年

學院在全國高等學校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綜合得分名列藝術學第一位。陳彥姝博士後出站,留係任教。

尚剛的《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杭間、郭秋惠的《中國傳統工藝》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普及成果獎。尚剛主講的“中國工藝美術史”被評為2009 年度北京市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尚剛的著作《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張敢的論文《神話的製造者——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與文化冷戰》獲文化部、文聯和美協聯合頒發的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邱才楨的論文《〈古詩四帖〉與晚明鑒藏家的“張旭”概念》獲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論文”一等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李硯祖的“扶持傳統工藝的政策措施專題研究”在工業和資訊化部立項。陳彥姝的博士論文《宋遼夏金的絲綢》(導師:尚剛)入選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名單。

5 月,學院成立“學院美術館”,杭間任館長,先後策劃“90 :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文獻展”、“藝術日新——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成立暨當代藝術邀請展”等展覽,史論係師生在展覽組織、宣傳等方面做出貢獻。

10 月,史論係舉辦“邊界與範式·第三屆中國高等院校藝術史學年會”。同月,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辦,校研究生院與我院共同承辦的“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當代設計藝術理論的研究趨勢)”在學院舉行。藝術史論係博士生張黎、連冕、王敏、白波、董麗慧論文入選並進行論文宣講。

 葉喆民的《中國磁州窯》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邵大箴、奚靜之的《歐洲繪畫史》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硯祖的《藝術設計概論》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張夫也的《外國現代設計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杭間的《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原鄉·設計》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0 年

張夫也獲“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陳岸瑛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杭間《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9 月,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杭間任策展人。11 月,杭間策劃的《光華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老照片展(1956-1999)》在學院舉行,張京生、郭秋惠編輯的同名畫冊于2011 年出版。

奚靜之主編的《馬克西莫夫》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杭間主編的《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張夫也的《外國設計簡史:現代藝術設計思潮》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2011 年

藝術學由一級學科升至門類,學院申報並獲批“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3 個一級學科碩博士學位授予權。史論係承擔的一級學科為“藝術學理論”。郭秋惠博士後出站,留係任教。

尚剛的“漢唐工藝美術史料庫”被評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一般項目。12 月,《中國工藝美術全集》編撰工作在京啟動,全集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持實施,史論係教授尚剛任編委及浙江、福建、台灣卷督導;李硯祖任編委、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卷督導、國卷理論卷主編;杭間任編委及海南、廣東、港澳卷督導;鄒文任編委、西南地區卷督導。

4 月,“中國現代藝術與設計學術思想叢書”首發式暨座談會在學院舉行。叢書主編為杭間,首發13 卷。其中,與史論係有關的文集有:《田自秉文集》、《王家樹文集》、《尚愛松文集》、《吳達志文集》、《奚靜之文集》;且多位編撰者是史論係博士後和碩博士研究生。杭間主編的《傳統與學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史訪談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簡史》作為清華百年校慶出版物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9 月,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在國博舉辦,杭間任策展委員會副主任、分主題展“知‘竹’”策展人,並策劃衛星展“椅子情·椅子戲——一種對坐的物態美學的思考展”。

2011-2012年,邱才楨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杭間的《設計的善意》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陳池瑜的《中國現代美術學史》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2 年

在北京市重點學科調整、增補工作中,學院的“設計學”(增補)、“美術學”(調整)被評為北京市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張敢任學院副院長,尚剛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岸瑛任史論係副主任。引進在海外獲博士學位的章銳、劉平來係任教。

《中國設計全集》由商務印書館和海天出版社聯合出版,杭間任總主編之一,併合作主編《中國設計全集·用具類編·民藝篇》,杭間任編撰委員會主任,李硯祖、尚剛任編委。李硯祖任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尚剛任評審委員。陳彥姝的“器用與生活——以宋遼金時代為例”被評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青年項目。連冕的博士論文《工以治世:清代旗纛及其思想研究》(導師:杭間)入選201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名單。

9 月,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杭間任策展人,並負責策劃“墨西哥現當代藝術特展”。10 月,史論係主辦“操作當代藝術:藝術管理學術座談會”,旨在推動藝術管理專業的建設。應史論係邀請,外國專家水野美奈子、黑川雅之、拉曼·施萊默、安娜·布萊茨基、喬納森·奈爾遜、安雅蘭、維克托·馬戈林、弗雷德·克萊納等來學院講學。

12 月,為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外國美術史和設計史研究,史論係成立“世界藝術史研究所”,張夫也任所長,張敢、陳岸瑛任副所長。史論係在德美藝嘉設立實習基地。學院與經管學院啟動清華MBA+X 項目,史論係藝術管理專業籌建進一步深化。

2012-2013年,陳彥姝任英國康橋大學博物館任訪問學者。

尚剛的《古物新知》由三聯書店出版。陳岸瑛譯的《尋常物的嬗變》(阿瑟·丹托著)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3 年

教育部公佈2012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史論係代表的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排名第三(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並列第一,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並列第三)。奚靜之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七十五歲以上“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杭間、陳岸瑛、連冕、田君等撰寫的著作《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獲全國高等學校第六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3 月,完成係辦和閱覽室的環境改造,三十週年係慶籌備工作組正式成立。4 月,“慶祝藝術史論係成立三十週年藝術史論系列講座”啟動。5 月,在視覺傳達系主任趙健和史論系主任張夫也的主持下,史論係係徽和三十週年係慶標識設計完成。7 月,史論係著手籌備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學術論壇”。8 月,史論係夏季學期課程除傳統的史跡考察外,安排20 名本科生在北京各大藝術機構實習。

11 月,為慶祝史論係成立三十週年,將舉辦“藝術史論係成立三十週年慶典”、“慶祝田自秉、葉喆民先生九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藝術史論新思維——全國藝術學理論學科發展高端論壇”、“藝術與管理圓桌會議”、“美國藝術史與展覽”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系列學術活動。

 

注:本文主要簡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及其前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共同課教研室、工藝美術史係的藝術史論發展歷程,不包括學院其他係的史論研究成果。本文刪節版曾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史論學科發展簡述》為題發表于《裝飾》2013年第10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郭秋惠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