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之潔
【簡介】姚之潔,1997年8月至2001年7月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後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03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就讀于倫敦大學、倫敦藝術大學獲得雙碩士學位。先後任英國倫敦西敏斯特城市基金會中英文化交流部策劃人,倫敦國家海洋博物館藝術周總策劃,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廳教育部藝術項目策劃人,倫敦設計系列活動“Designer Breakfast”創意總監及策劃人,英國“Designers Block”當代設計展覽及策劃中心策展人及研究員。
問:您當初為何選擇報考史論係,那時系裏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答:報考史論係是一種機緣。坦率説,那時候還是不太清楚究竟“史論”為何。因為自己是準備報考法律系的重點高中文科生,所以文化課的優勢和自小積累的藝術修養促成了最後考入史論係。事實證明,這一次命運的安排對我是如何的眷顧,設計理論成為了我真正喜歡並會為之追求一生的專業。人常説能夠將自己的工作與自己喜歡的事業融為一體是何等幸運和幸福的事,我對此深有感觸。當時還叫史論係,後來改成了設計學系,我們畢業後逐漸形成了美術史論和設計史論兩個方向。當時對於我們來説,自己的選擇主要分“史”或“論”。課程上面有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例如張夫也老師的外國工藝美術史、尚剛老師的唐宋元工藝美術史,杭間老師的明清工藝美術史,還有杭間老師後來為我們開設了很多交叉學科的綜合素養課。現在想來,每一門課程,每一位老師的思想精髓都為我們的現在形成重要的影響。我們這一屆經歷了與清華大學合併的全過程,也恰逢那個時間前後,系裏的專業格局也有著重要的轉型。
問:您在史論係的日子裏一定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比如師生之間或者班級宿舍裏的一些趣事。
答:我們是唯一一屆大學第一年去固安校區學習生活的史論係學生。原本以為會在首都開始的大學生活卻被一個要坐著蹦蹦車才能到達的縣城校區代替。正因為這樣特殊的經歷,留下了特殊的記憶。同在固安校區,最大的好處是我們有更多時間近距離和其他專業的同年級同學有全面的接觸。也就是説,我們的第一年基礎課不僅僅是本係的理論基礎課,還會有很多的實踐基礎課,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與其他實踐類專業的同學有過大量溝通和交流。我們各個係輪流搞實驗性的展覽,畫室的大展廳總是有各種活動。因為固安校區校門以外就是農田和乾涸了的永定河大堤,田園牧歌式的外環境讓我們裏面的小世界更加充滿自我意識的想像和表達。這樣的對比某種意義上來説是純粹的。每週週末坐班車回北京就變得很有特殊的意義,逛書店、看展覽還有聽各種講座。大學第一年的生活往返于鄉村的單純和都市的喧鬧之間,專業上也是遊走于內斂的思考學習與開放式地接受各種新鮮訊息之間。
大二回到了本部光華路。在大三的時候我們全班由張夫也老師和尚剛老師帶領出了一趟遠門,到西部考察西安、天水、敦煌。這次考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僅是一次文化之旅,期間兩位老師的人格魅力,以及同學們的朝夕相處,畢生難忘。
問:您在留學及工作期間有哪些難忘的經歷?您又為何選擇如今這份工作?
答:留學對於我來説是一直有的願望。本科時期對於自己學的專業已經是十分熱愛,而且也明確選擇“論”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在不斷接受新的設計思維和思考的過程中,自己萌生的念頭是要去國外學習,而且一定有一個新興的設計理論與實踐可以相結合的專業會在未來影響並作用於中國的設計産業。自己的思考中一直萌生一個“設計經濟人”的概念,在申請留學的過程中,英國“設計管理”課程成為了我當時選擇的一個方向。當拿到通知書到達英國,深入課堂了解這個課程的結構內容後,我意識到,一個外來的管理系統從理論到實踐都很難在未來中國設計領域産生快速有效的作用,而且單純地學習設計管理太過空泛。於是,扎紮實實做好設計史論和設計批評成為我的首選,我相信拋開學習設計表面的現象和形式,設計批評是真正深入思考設計、研究設計的前提和基礎。英國設計理論和設計批評研究從方法論到研究的具體課題和成果國際領先,有優良的傳統和完整的體系,而且對於當下設計發展的前瞻性思考也有很大優勢,對於要從根本上發展設計的國內設計界而言是急需的。最終我在英國的第一個碩士學位選擇了以藝術人文理論治學嚴謹而著稱的倫敦大學哥德史密斯學院中的設計未來專業。畢業後,我選了中央聖馬丁的“設計實踐的敘述性環境”作為第二碩士的研究方向。對於設計理論,我一直認為要與實踐結合才有意義,於是在前一個設計理論性的研究基礎上,選擇了這個新的綜合了設計策劃、設計概念與政策、設計管理和多元設計綜合運用為一體的學科。從設計的理論出發切入到設計實踐。現在我所從事的工作,從我回國後不久就投入大量精力參與的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生命主題館項目,到現在在中國美術學院講授的設計批評、設計管理、設計博物館學等課程都基於上述兩個的綜合基礎。這樣的專業構架也在逐步完善和成熟中,而且事實證明,在國內文創産業發展的語境下,這樣的結構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和學術價值。
問:您認為藝術史論這個專業給您帶來了些什麼,對您的生活、工作有何影響?相比較于就學期間,現在的您對史論這一專業的看法有何轉變?
答:藝術史論成為了我很多方面的基礎和出發點。尤其是常年學習研究藝術史論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方式都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對於我這不僅僅是一個專業或者説是職業,這也不是一個個系列的知識點組合成的知識庫,而成為了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我當年面對“史”和“論”兩個方向,我選擇了“論”。就這個方面而言,我覺得這不是在一個書齋裏寫寫理論就能夠完成的,是一個需要有大量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就當下而言,與我國城市化進程、産業結構轉型、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息息相關,這種關聯度是單純靠文字和語言發聲所遠遠不夠的。因此,所謂設計批評引導下的“策劃”就顯得很有發展的空間和必要性,這也許是設計理論新的使命和通路。
問:最後説説您對史論係未來的展望吧。
答:現在很熱烈的被人們討論的一個概念叫做“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對於設計而言,而是從設計出發可以運用和作用於社會的諸多維度,換言之,設計思維逐漸會成為人們思考和處理社會問題的一種思維工具。依此看來,設計理論的研究會越來越被重視,而且在社會發展中扮演頭腦的角色。我對此充滿信心。
(採訪:酈寧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