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 清華美院藝術史論係30週年 > 係友回憶錄

方李莉:包容與跨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27 10:37:1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方李莉

【簡介】方李莉,1996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係,獲博士學位,同年被錄取到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博士後出站,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工作。2007年任藝術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問:您當初為什麼選擇史論係呢? 答:那時是1993年,我當時在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從事現代陶藝和裝飾畫的教學工作,但是當時做藝術創作很迷茫,所以就想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就在這個時候,我遇見了田自秉先生。當時我在北京寫碩士論文,有朋友介紹我認識田先生,我把論文給他看,他覺得我還挺有寫作能力的,又是畫畫和做陶藝出身,於是就建議我考博士。他説,他帶的博士生很多都是學英文、學歷史出來的,像我這樣學藝術實踐出來的不多。我當時考慮那麼多,只是覺得讀博士也挺好。因為當時八五新潮剛過,中國面臨著今後的藝術的路怎麼走的問題。以前很簡單,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學的都是寫實派,後來國家門戶越來越開放,各種藝術流派都在影響當時中國的藝術創作。許多年輕人都感到很迷茫,各種新的思潮、新的觀念對自己的衝擊挺大。我覺得如果從理論上梳理一下對自己的創作也會有所幫助,所以就決定要考中央工藝美院的史論係,但是從來沒想過要放棄藝術創作,專門從事理論研究。  問:您考進來的時候感覺如何,那時候的史論係又是怎樣的? 答:那時候很不容易考,那時全中國招美術理論博士生的,好像就只有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藝美院,而且實踐類的根本沒有博士,只有史論係有。史論系裏也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帶博士,當時只有幾個老師能帶,像田自秉老師、王家樹老師、奚靜之老師等等。我是我們這個專業的第一個女博士。田先生還對我説:“你也算創立了一個記錄啊,是我們專業的第一個女博士生。”我們那一年整個中央工藝美院的各個專業,博士和碩士總共才13個人。那個時候讀研究生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像中央工藝美院這樣的名牌大學的研究生更不容易,所以我也覺得挺光榮的。那時候的中央工藝美院在我們心目中地位很高,是全國最有名的藝術院校之一,進來後還認識了很多有名的老師,以前只有在書上、雜誌上才能見到,現在能夠和他們面對面接觸。  問:回想您在史論係的日子,有什麼美好的回憶或者難忘的經歷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答:最難忘的還是我的老師田先生,他真的很親切。他那時已經71歲了,但他沒有任何架子。每次去他家裏他都很熱情,那麼大的一個學者,竟然親自下廚房給我們做菜。因為我是他唯一的女弟子,所以我每次去的時候師母都特別熱情,總是我和師母倆聊天,田先生在那兒下廚房,沒有一會兒就把菜做好了。田先生始終跟我講:“你在讀博士期間,任何東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把論文寫好,作為學者,應該多寫東西,多做研究,其他東西都是過眼煙雲,最後留下的只有你的著作和你的學術思想。”他的這些話對我影響很大,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遵循田先生的話,努力地做研究,努力地寫書、寫論文,我應該還是屬於比較多産的吧。

我的博士畢業論文叫《新工藝文化論——人類造物觀念大趨勢》,當時學校要求博士生的畢業論文必須在答辯前出版出來,這對我來説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必須在兩年半的時間裏,完成做研究、寫論文和出版。最後百般努力,總算是完成了,並且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還評上了平山鬱夫獎,現在想起來,還是時間太短,寫得太急。那個時候我特別熱衷於前衛藝術,尤其想知道未來藝術發展的方向與趨勢,當然這是很難判斷的,但是我有一個想法:任何前衛藝術都是發生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下的,如果我想知道前衛藝術的發展趨勢,我必須要知道未來的社會怎麼發展。所以那個時候我對未來學特別感興趣,看了很多未來學的書,如阿·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耐斯比特的“大趨勢”。 我寫些新的東西,想要知道今後社會將是如何發展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後的設計、今後的藝術將會如何發展。由此便從關注設計與藝術,擴展到了關注社會語境,關注對人的自身思考。也由此,我開始看人類學的著作,並意識到,人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忘記自己的本性,最後會異化,但是人類學會提醒你,我們人是從哪兒來,我們未來的路標在哪。即使是研究藝術也要從解決這些基本的問題開始。

正因為受人類學的影響,我開始對景德鎮的工匠藝術感興趣,因為我覺得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工匠藝術,也就搞不清現代的工藝美術,現代的藝術設計,甚至現代藝術。當時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特別大,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很多的文化可能一瞬間就沒了。我一方面想用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這些工匠藝術,另一方面也希望用自己的筆把這些工匠的文化和歷史記錄下來,還想通過這些紀錄和研究來理解和解釋工藝美術出發的原點是什麼,於是利用在校的每一個假期,到景德鎮做考察。

我覺得那時的我思想比較活躍。在畢業的時候探討了最新、最前沿的工藝理論,同時,又做了最傳統的工藝知識的考察。最新的是站在後工業社會的角度去理解未來的工藝美術走向,但同時由於懷舊,對傳統的要消逝的東西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做了對景德鎮傳統陶瓷文化和技藝的考察和記錄。所以我畢業的時候有兩個成果,一個是《新工藝文化論——人類造物觀念大趨勢》,還有一個是《景德鎮民窯》。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