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嚴肅或隨和,極致悶騷,心思細膩,心底柔軟。這些性情在他以前的作品中時隱時現,現在則隱現一體,隱就是現,現就是隱。肅正是他的領袖或脊梁,通常隱于他隨和的老好人外表之下,只是偶爾露崢嶸,顯為一股狠勁,其實他總是心氣高昂,苦悶著狠自己,化這苦悶為力量。
1988年和申玲以在校生身份在中國美術館做平生第一次個展,是他第一次公示他的狠勁,結果很成功。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給老師同學們深刻印象,獲得的是大家們一致的表揚。這對賢伉儷縱橫江湖的故事就這麼開始。
至93年美術館二次展覽,他們算是攻成名就。被公認為新生代畫家中的佼佼者,表現主義在中國的突出代表。關於表現主義中國化 個人化的發展,易英先生有透徹的闡述。對老王而言,使他功成名就的,不是他的學院功夫,而是他的肅正之氣。他的表現是其肅正之氣的沉著生發,不是狂躁嚎叫後的煙消雲散,是理想和熱愛的交集,因而能不斷充實和深厚。這肅正之氣,應源於幼時熟背“嚴肅活潑”“高尚純潔脫離了低級趣味”這些偉大語錄,文革開始 文革結束的乾坤顛倒,激揚青春于八十年代的盛大。當然潑皮玩世 政治波普等也同出於這個背景。老王們幼時到成人當然沒像樣的教育,但其中不少人整合了長輩和時代的一往情深,並終身不渝。關於他這代人的特色,讀者可參考李響等學者關於六十年代人的研究.
儘管功成名就,老王自知其畫與其心氣,與他鍾情的中西傳統的距離。這心手不相應之相,在其九八年之前的作品中較多隱現。這問題到98年前後,他的《魚》和靜物系列的出現得到了較大改觀。這些作品主要是魚系列,讓人們見到了全新的老王。與其前作品相比,魚的話語更簡潔 硬朗 樸實,力度更足,意韻更加雋永 豐富。大有他推崇的一些傳統文人小品的味道,清新而別致。他自個大約為此挺高興,得意地把魚畫了一些年,很有罷不了手的意思。由這些作品,老王漸入古人所説簡淡之境。這可是中國藝術家千古大夢,絕戀 苦戀,自然為古今江湖之士的熱衷。所以通常在許多時候,大夥簡淡的真偽不分,高下難辨。老王以自己長期嚴肅的修煉,入得簡淡,倒是頗為自然,其中辛苦,不為他人知。其畫歷歷,頗為大家喜歡.在當下畫壇,步入簡淡之境,並非是老王一人的個案。諸如尚楊 毛岱宗 張方白 毛焰等人在九十年代開始了簡淡之旅,在這條大路上下求索,日漸自由,日現大氣象。油畫的中華大氣,因這批優秀畫家的成熟,也愈趨實在。
05年至今,他的系列肖像更上一層樓。還是暖色調,不似魚系列的濃重緊密,倒像是水彩效果,更淡雅空靈,背景也是極淡,接近白紙的感覺,形象也從魚的枯澀 瘦硬變為通透輕盈。出手比魚系列更松放 隨意,卻更穩 準 狠,筆筆直達要害。相由心生,這樣語言的變化,是他內在更加柔軟的結果。由松放更加柔軟,柔軟更見溫潤,更見光明,光明而生悲憫。這溫情 悲憫在他所畫一景一物中飽滿四溢,直入我們內心。這感覺突出體現于那些夫妻肖像如《70後》《包辦婚姻》《老樅水仙》中,這些他從未畫出過的眼神 姿態 情境,呈現的是他前所未有的深情,讓我們哭之笑之。當下能讓我們這樣記住的形象太少太少。
最近申玲這樣描述道:“玉平近來喜歡畫北京的衚同,我和他打車到鼓樓大街,他就在街邊支攤開畫。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他旁若無人,我站在邊上還真不自在,獨自開溜,找個衚同穿來拐去。”這是他從未做過的行為藝術,回到多年未回去小時的環境,回到他的童真,像兒時一樣,只是肆無忌憚的畫,旁若無人地快樂。至於這快樂的效果,如他的一位粉絲所述:“比如那張北海九龍壁,怎麼看都像一塊厚厚的毛毯,熨貼地鋪展開來,給人以包容、溫暖、實在的感覺。雖然畫面中沒有壁爐,但是分明可以感覺到陣陣的暖意,以及畫家爐火純青的技藝;再比如畫家筆下的藍天,是那種少見的湛藍,藍得清澈、藍得純凈,藍得讓人想撕下一片帶走……而那幅頤和園,佛香閣只是遠處青黛一片,昆明湖也成了灰色的陪襯,只有眼前翻飛的柳葉兒是主角兒,它們似動非動、栩栩如生。那個悶熱的下午,王玉平突然很想畫頤和園,下午他就去了,一直等到五點多,園子裏不再喧鬧的時候他才開始“出神入畫”……”
相信老王未來的畫只是讓人無言。
金然
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