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展覽活動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北京學術委員會名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8-22 13:39:1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范迪安

  中國美術館館長。1955年生於福建。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研究。著有《當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編《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世界美術院校教育》、《當代藝術與本土文化》等叢書。策劃“水墨本色”、“第25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中國館、德國柏林漢堡火車站“生活在此時──中國當代藝術展”、克羅埃西亞“金色的收穫──中國當代藝術展”等展覽。擔任“都市營造──2002上海雙年展”主策展人,第五十屆、五十一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總策展人,中法文化年“20世紀中國繪畫展”、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中國當代藝術展”策展人。

  趙力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1967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8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並留校任教。1998年獲文學博士學銜。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史、文化遺産保護與發展、藝術管理與藝術推廣等。

  馮博一

  著名當代藝術展覽策劃人,1960年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1991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 現任職于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家通訊》副編審,獨立策展人、美術評論家,從90年代開始,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評論、編輯、策劃工作。曾策劃的主要展覽有:“生存痕跡——98中國當代藝術內部觀摩展”, “中國當代雕塑邀請展”(2000年,青島雕塑藝術館), “‘不合作方式’展”(2000年,上海),“知識就是力量”展(2001年,北京西單圖書大廈), “北京浮世繪”展(2002年,北京大山子藝術區“北京東京藝術工程”),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2002年,廣州廣東美術館),“左手與右手”——中、德當代藝術聯展(2003年,北京大山子藝術區“時態空間”)。

  盧傑

  長征空間負責人,1964年生於福建,1988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英國倫敦大學哥德斯密思學院藝術策展與管理碩士,國際著名的“長征計劃”的發起人和總負責人,美國紐約長征藝術基金會主席、北京二萬五千里文化傳播中心及長征空間主任、藝術家共同信託(北京)執行長。他經常參加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並多次在世界各地的藝術院校、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演講。目前是英國達廷頓藝術學院展覽策劃和藝術管理高級研究員,美國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策展碩士班客席講師,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中心客席研究員。他的工作主要圍繞“長征計劃”展開,此計劃2002年在長征路上實施,此後在北京798藝術區建立了總面積1500平米的“長征空間”, “長征空間”集展覽、獨立項目、駐地創作、學術會議和講座、出版、管理諮詢為一體,是中國最重要的藝術中心之一,也是國際和本土藝術界聯繫、合作的樞紐。

  皮力

  著名當代藝術展覽策劃人,1974年生於中國武漢,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同時是美術同盟網站的創始人之一,《現代藝術》特約主編,2002年中國當代藝術獎金評選的藝術總監。策劃的展覽包括“希望之星”(青島雕塑藝術博物館,2000),“狂想區”(2001,南韓東亞日報美術館,2002年北京遠洋藝術中心)、“正在建設”(東京歌劇院美術館,2002年)、“潤化:亞太媒體藝術”(2002年,北京世紀壇美術館)和“圖像就是力量”(2002年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此外,他是2002年“聖保羅雙年展”、2002年“上海雙年展”和2003年“中國怎麼樣?”(2003,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助理策劃人。出版著作包括《後現代雕塑》(江蘇美術出版社)。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公平的競爭—古希臘競技精神
· [專稿] 這是亞洲?
· [專稿] 《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雙個展開幕式
· [專稿] 《北京798:中國變革中的藝術、建築與社會》新書發佈會
· [專稿] 趙波個展-“與流行無關”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