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德·拉·托爾 84.7×61cm 油畫 從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館藏藝術珍品展 來源: 藝術市場 倫敦1986. 私人藏畫 日本. 克裏斯蒂拍賣會. 倫敦1991. 1991年普拉多博物館以維拉埃斯庫薩遺産基金購入1986年之前該作品完全不為人知,同一年出現在倫敦藝術市場上,在1990年第一次被研究併發表(P.洛辛堡)。該作品被一致認為是在近幾十年德拉托爾繪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這幅作品是一幅大型油畫的一部分,如果這幅畫更全一點的話,畫中的人物應是呈全身像,坐姿。而現在保留的這部分是畫的中心部分。然而雖然缺少了原始作品的一部分,但是無論從意境還是從創作的角度來講這幅作品的品質都是無可挑剔的,因此,在近幾年的拉.托爾的其他作品相比,該作品是最值得推崇的. 畫面採用了17世紀歐洲流行的音樂風格,把悲傷的情感融入主角失明的環境中,使觀賞者的感情隨之震動。人物輪廓清晰,寬闊的前額突起,不加修飾的鬍子和頭髮。他裹著一個大披風,披風的裏面是一件古禮服,再裏面是一件襯衫。手搖弦琴被拖放在大腿上,右手握著柄,左手放在琴弦上. 微微張開的雙唇和手指擺放的位置表明這個男人正在唱歌,這正符合他這個階層的人的習慣,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遊玩作樂. 拉托爾用了很多不同有效的方式來刻畫體現人物,他用皮膚上的皺紋來表現時間和苦難的生活在他身上所留下的痕跡, 頭顱上只有部分下垂的白髮,鬆散的鬍子,濃密的眉毛,空洞的眼神,充滿力量的雙手,右手有力的環繞在手搖弦琴上。畫面到處充斥著一種嚴酷的氣氛,卻還沒有達到諷刺的地步,畫家用他的情感給畫面注入令人難忘的高貴. 色差變化上的多樣性構建在色域的整體和諧上,用於連接光的色度而又不失其本身的本質特點,在色彩和亮度進行了融合和提升,突出了他們的主要地位。粉色和淡玫瑰色相互區分,各自獨立,而灰色和白色,與黃褐色和栗色對比,通過反差相互交映。 寫實主義和情感在這裡混合,造成了純自然主義的意圖和描述差別給初期的一些作品帶上了冷漠,不真實,甚至是抽象的特點。同類似的作者作品相比較 (南特博物館,布魯塞拉斯博物館,雷米樂蒙特博物館和貝爾哥斯博物館) 以及和《音樂的爭吵》(J. 保羅哥地博物館, 馬利布)比較看來,普拉多博物館的這幅畫作更加構思精心,內容豐富。 這種對靈魂的捕捉讓盧森博格感到這是一幅大膽的作品,並且為同系列的畫作最後一幅,並猜測,還有一幅與其類似的,主人公為女性的畫作。關於本畫的完成日期,從其出色的畫面品質推測可能是在十七世紀的三十年代的後半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