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藝術家朱進的生活狀態並不像他的藝術那樣嚴肅,他更像一個“玩家”。走進朱進環鐵的工作室裏,吸引人眼球的除了大大小小的繪畫之外,就是兩輛經典的改裝哈雷摩托,騎車越野是朱進在藝術之外的一大愛好,除此之外,他也喜歡檯球、養狗、玩鳥……“隨性”,朱進這樣評價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狀態。
“興趣總是跟著內心走,例如這一兩個月我畫畫,畫得差不多了就會出去玩或者幹點別的調劑一下,等待是否有新的繪畫主題,如果沒有我會選擇還沒畫盡興的畫繼續延伸。”朱進很享受這種工作與興趣結合的藝術家狀態,他也總能把藝術之外的愛好玩到極致,所以不少朋友都覺得朱進的生活“以玩為主,畫畫為輔”,朱進笑著説自己實際上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工作,最近就在工作室忙著準備著十月份的新個展。
原生像之“宅男”
即將在798舉行的朱進新個展叫作“原生像之二”,這來源於范迪安先生在五年前為他的展覽取的名字“原生像”,朱進介紹:“新的個展將會展出作品40幅左右,是近一兩年的繪畫。雖然作品是新的,但與五年前作品的內在本質是延續的。”
“宅男”是朱進近期作品中所關注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也是他即將要在新個展上集中展示的系列作品。朱進認為“宅男”是當下這個階段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很多青年人甚至是中年人都沒有工作,他們就在家宅著,這種宅不僅僅是空間上的自我封鎖,即使他們到處遊走,甚至有工作,依然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軀殼裏,每個個體都是高度封閉的。”他覺得在這個歷史時期的這樣一群人是社會發展直接導致的,也是當下社會中問題的呈現。從之前的《二姨》系列到後來的《老二》系列,朱進近兩年三年的人物繪畫多以《宅男》為主。
宅男系列
宅男系列
“我用繪畫去表達,更像提供一個線索,去讓人們直面那些平常不太在意的生命狀態。”朱進畫人、畫風景、畫動物,他關注弱勢群體,也關注當代社會中人的精神狀態,這是他藝術創作的基礎。他這些年來的繪畫一直以崇尚自然的觀念去關注當下環境中生命的生存狀態,朱進以昆蟲題材的繪畫舉例:“昆蟲是很小的,我把它畫的跟人一樣,甚至比人還大,在觀者直面畫中的昆蟲時,就能一下感受到它的存在。”他繪畫的用意就是讓觀者直面這些生命,去展開各自的聯想或解讀。
可以説是善良,也可以説是骨子裏就有一種憂患意識,平時看似談笑風生的朱進在聊到藝術與生態的話題時立即變得嚴肅認真。
大蟲系列作品
這種對自然、對人與動物的長期關注,在朱進看來或許與自己的成長環境有關。從小在部隊長大的朱進到處遊走,長期生活在人煙稀少的自然環境中:“小時候在我的印象裏去西藏,在路上看到一群群的野羊、狐狸、狼,但十幾二十年之後再去西藏,就看不到什麼了,我在繪畫中對它們的生存狀態投入了很大關注,我希望人們意識到它們也是有權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二十年來迷戀的材料
同樣與成長經歷有關,朱進的繪畫材料也是特殊的。多數人在談朱進的繪畫時總繞不開他自己發明的“五色土”,這個名字甚至被直接拿來作展覽主題。“從小跟著我父親到處走,所以在我的情感背景裏是很洪荒氛圍的,所以後來即使我用色彩畫畫,畫出來的也是暖調子,像土一樣的調子。你想我用顏料來調土的顏色,何不如就用土來直接表達?而且土裏的文化內涵跟我要表達的主題非常契合。”
朱進回憶自己從學習畫畫開始就迷戀自然的色彩,他回憶:“我在新疆的科澤爾千佛洞工作過幾個月,那裏的洞窟壁畫完全是用礦物顏色來完成的,這些顏色跟他要表達的自然主題非常契合,你感覺不到中間有任何的突兀,非常自然。”這似乎形成了他選擇用土來繪畫的原初動力,後來他索性直接用“土”來直接作為創作材料,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的研究“土”,已經持續了二十年。
選擇這樣材料,最關鍵的是如何去“掌握”它。就像如何讓土在畫面上保持很久?這種最實際的技術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麼多年一直在摸索,從最早用乳膠,再到後來慢慢找到與土契合的媒材,這中間有一些過程特別有意思,甚至有很多潛在的表現力是想像不到的。”朱進談到長時間以來對材料的把握和這其中的變化時頗有成就感。
他舉例説:“比如土在畫布上的龜裂,我就能控制到它可以裂可以不裂。在繪畫完成後,幹的過程中裂多大縫、開多大片全部都在我的掌握中,這在初期的時候是不可能控制的。在最初用土來繪畫的時候,畫面的龜裂是偶然的,也是不可能被控制的,在慢慢的總結中都能掌控這些變化和效果。”
風景系列繪畫
所謂墨分五色,在朱進這裡土也分五色,“十幾年前我在郊遊途中發現泥土色澤非常豐富,那種和諧溫暖的氣息勾起我許許多多的懷想,令我感動不已。”他曾經感慨。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在各地尋找著那些色彩豐富又適合作畫的土來調製作畫材料:“我會選擇、篩選,也會用一種顏色的土根據顆粒大小的不同篩選成三、四種不同的顏色。”
一直沿襲的中國畫精神
即使朱進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實驗繪畫材料,但他依然覺得在自己的繪畫中材料並不是最重要的,在他看來材料僅僅是一種語言方式,自己只是選擇了它作為一個媒介而已,自己真正要在繪畫中表達的依然是繪畫中要表達的主題和理念。在關心環境、生態的同時,朱進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可能性同樣關注,讓中國畫的精神與審美不斷拓展,讓其有更多可能性,這是他想為中國藝術所做的。
當泥土這樣的材料逐漸成為朱進繪畫的一種特殊語言方式之後,他總是被稱作為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家,對於這樣的稱謂,朱進不是特別喜歡被劃分成哪一個類別。“我選用的材料是土,我的繪畫也總是被劃分到油畫圈裏去,現在也有綜合材料這樣單獨的藝術分類,但我覺得我仍然是沿襲著中國畫的精神。”朱進強調。
他師從於周思聰先生,雖然在藝術上已經走出了很遠,但依然有一種中國畫精神的依戀情結,他從水墨轉向材料繪畫的經歷也不斷被提及。有人評價説正是由於他先前從事的水墨繪畫,畫面中才不由自主的流露出那種傳統文人畫的“大智若愚”的稚拙筆觸和韻染浸透的筆墨氣息,“真正有行家一看我的畫,就會説你是畫國畫的吧。”朱進特別喜歡遇到這樣的知音。
朱進説自己是周思聰老師學生中走的最遠的一個:“學畫畫時,遇到一些繪畫上的問題,周思聰和盧沉老師兩個經常一起跟我聊,在我的記憶力他們聊的最多的就是個人語言的方式,這是在一個藝術家的繪畫生涯中最為重要的,所以他們的學生一路走來風格差別也都比較大。他們強調應該放開做藝術,儘量去做,不要對自己有條條框框的封鎖,老師一再強調,我們學的絕對不是筆墨,應該是學老師的方法,我就儘量放開自己。”
朱進明白兩位先生説的“儘量去做”中的期望,即使自己用的並不是宣紙與水墨,他認為重要的是延續一種精神,“如果老師還健在,我想他們會肯定我現在的創作的。”
(文/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