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卡麗娜•圖魯扎科瓦:費欣與俄羅斯美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09 11:02:56 | 文章來源: cafa

2014年9月5日晚六點半,在中央美術學院5號樓A110舉辦了主題為“費欣與俄羅斯美術”的講座,主講人為卡麗娜•圖魯扎科瓦,現任俄羅斯蘇裏科夫美術學院教授,喀山博物館首席專家及聖彼得堡《金世紀》雜誌主編。本次講座由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孫濤主持,由直接引領中俄美術交流的收藏家及研究者徐超翻譯。

講座開始之初,造型學院教授王穎生簡單介紹了費欣在改革開放之初對中國藝術家的深遠影響及其在列賓美術學院所表現出的藝術造詣和學術水準,並建議大家在新時代境況下重新考慮中國與俄羅斯美術的緊密聯繫。緊接著,孫濤教授大致介紹了中俄美術交流的狀況。俄羅斯美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中國藝術影響頗深,近年來,隨著中俄友好交流往來日趨頻繁,俄羅斯美術亦重新正式展現在中國觀眾面前。

卡麗娜教授並未採取課堂式的傳授手段,而是以圖片展示為主,並通過費欣的作品了解畫家的社會背景及個人生活。

尼古拉•費欣Nicolai Ivanovich Fechin (俄語: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Фешин;1881-1955) 全名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欣,俄裔美籍畫家,出生在俄羅斯喀山的木雕工手藝人家庭。童年時期,作為木雕工匠的父親對其影響深刻,家中濃郁的藝術氛圍、木雕與繪畫藝術的相通性使其萌生了成為藝術家的夢想。後來,費欣幾欲死於一場罕見的疾病,後在神父的祈禱下得以奇跡的痊癒。卡麗娜教授認為這是上帝挽救了費欣,並將其交還給人類,因為我們正需要這樣優秀的藝術家。

在費欣進入喀山美術學院後,父母離異更加劇了他的獨立性。也是在這一時期,費欣開始創作大量的父親肖像,併為雜誌作插畫謀生,現在大量的作品已流失,只有倖存的照片可以依稀了解當時費欣的創作風格。在喀山美術學院期間,費欣還得到第一任院長的支援與喜愛,甚至與其女兒成婚,可以説院長對他的影響如同父親一樣重要。

喀山美術學校畢業後,他考入列賓美術學院繼續深造。費欣是當時最勤奮刻苦的學生,從現存作品來看依稀可以見到列賓美術學院的教學痕跡,由最初的畫面平面化、無中心人物,到體現中心人物,最後到反映生活所見所聞,以農民題材為主,亦有革命戰爭題材。費欣對列賓美院的教授們有高度的評價和肯定,但他從不按照學院派的教學體系走,自成一體,從不盲目崇拜和模倣別人,也不參與任何藝術流派和組織;他在繼承俄羅斯油畫傳統基礎上,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這也是費欣之所以成為費欣的原因所在。

費欣擅長肖像畫和風俗畫創作,尤喜愛女孩和兒童題材,畫面多白、紅、灰三色,極少使用藍、黑色,通過使用不同的繪畫材料,以人體的不同姿態來反映自己不同的情緒。他在與妻子離婚後,獨自撫養女兒,經常畫女兒成長階段的不同場景,將這些作品與女兒的照片相對照,我們便可以清楚的看到費欣在女兒身上所傾注的濃濃的父愛。卡麗娜教授提到,費欣每次在作畫之前,必須畫素描稿,但往往最後的成品作卻和先前的素描稿千差萬別。她還認為,欣賞費欣的作品要立足於畫面的整體佈局,或許局部存在不可避免的小瑕疵,但整體充滿了響亮飽和的美感,每一個局部經放大鏡放大之後,都好像一個小宇宙,充滿著令人嘆為觀止的不可思議。

1922年,費欣不幸患了斑疹傷寒病,那時的饑荒又加重突發的肺結核病。所有這一切迫使他變得消沉,後在友人的勸説下接受了去紐約美術學院任教的邀請,移民美國。在美國,他曾選取紐約曼哈頓的街景為題材作畫,這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幅城市風景畫。費欣酷愛中國元素等異域風格,在外旅遊期間,作出多幅當地人的帶有當地特色的肖像畫及風俗畫,但由於當時政治的原因,他從未到過中國,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最後,卡麗娜教授以費欣一生所用的畫筆的照片結束這次講座,並總結到:從費欣的自畫像中,尤其是他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自信,他用自己的藝術作品出色地完成了他自己的藝術使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