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城市明信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與亞洲藝術現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8 10:26: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世界

 

世界頂級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展創立 44 年以來,始終緊跟世界藝術市場的熱源,從 1970 年在瑞士巴塞爾,到 2002 年在美國邁阿密海灘,再到 2013 年在中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完成了包攬歐洲、美洲和亞洲的據點開拓。如果説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只能從學術角度論述藝術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遷移,那麼巴塞爾藝術展的發展策略則直觀地從市場角度介入了藝術世界的動態流向。44 年的金字招牌,讓巴塞爾藝術展成為畫廊、藏家、藝術家、觀眾乃至城市規劃者趨之若鶩的移動城堡。

今年在香港舉辦的巴塞爾藝術展是第二屆,香港巴塞爾展收編了已成功舉辦五屆的香港國際藝術展(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t Fair,2007-2012)的陣容,為其展覽總監馬格納斯·倫弗魯(Magnus Renfrew)換上了巴塞爾亞洲總監的新名片,這對倫弗魯的事業來説無疑是巨大的提升。這位展覽總監在定居香港之前,還曾是上海對比窗畫廊的主管。

同樣是在 2007 年,另一顆東方之珠上海也創辦了屬於這個城市的藝博會——上海國際當代藝術展(SH Contemporary),這個展會是中國大陸地區最為盛大、規格最高的國際藝博會,這對萌芽不久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界來説可謂開風氣之先。然而因為經營決策、資源和政策的變數,上海國際當代藝術展的前路略顯崎嶇,其最初兩屆的展覽總監,曾為瑞士巴塞爾和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工作過的洛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如今已經過埠新加坡,任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ArtStage Singapore)的展覽總監。

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加入亞洲藝術市場的爭奪戰雖然時間稍晚,勢頭卻很猛,它創辦于2011 年,今年1月舉辦的第三屆“藝術登陸新加坡”4 天展期取得了 158 家畫廊參與、45,700 名觀眾人次的戰績,直逼剛剛結束的香港巴塞爾展 5 天展期 245 家畫廊參與、65,000名觀眾人次的紀錄。200 家左右畫廊參與、4-6萬觀眾人次的數字,對瑞士巴塞爾展、邁阿密巴塞爾展以及其他一些歐洲大型藝博會來説也很正常。

香港、新加坡、上海三大城市均以貿易、航運、金融和服務業見長,相似的地理環境、發展規劃和商業氛圍以及國際藝博會總監們與這幾個城市剪不斷的恩怨情長,想要不把香港、新加坡、上海推上亞洲藝術中心的 PK 臺反倒反常。然而在首輪競爭中,上海便出局了。雖然上海倚靠中國大陸,這裡的藝術家們有著無限創作活力,而藏家們則握著涌動的熱錢,最近十年來,中國畫廊和美術館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但上海比之香港、新加坡,缺少使用英語為工作語言的語言優勢,意識形態的寬容度和不同民族、宗教信仰雜陳往來的多元性。致命的問題還出在稅率上,香港對藝術品進口實行零稅收,新加坡是 7% 的進口關稅,中國則收取 6% 的關稅加上 17% 的增值稅,部分藝術品加收 12% 的消費稅,擴大了上海與香港、新加坡的差距。因此,三城鼎立的格局遠未形成,亞洲藝術的中心只有香港和新加坡兩強。而日本、南韓、台灣、印度等地區,雖然當代藝術在各地的發展甚為繁榮,但這些地區安於一隅,缺乏足夠的開放性。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vs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  

要給藝術博覽會打分則要討論更多細節指標,比如藝博會的品牌影響力,選擇的策展人的權威性和號召力,成交情況,策展結構是否清晰、主題是否鮮明,對談講座等教育活動是否兼顧學術性和公眾性等。僅比較今年的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則後者稍勝一籌。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有 80% 的參展畫廊在亞太地區開展業務,因此展方的策展方式是將畫廊按國家地區劃分八個平臺(platform):澳大利亞、中亞、中國、印度、日本、南韓、中國台灣和東南亞,每個平臺都任命了一位策展人,中國平臺的策展人是黃篤。講座對談也按地區區塊劃分,每個平臺都圍繞自己的地區話題開展對話,筆者旁聽了一場題為“東南亞顯示走向全球”(Southeast Asian Shows Go Global)的對談,對談嘉賓是烏裏·希克(Uli Sigg)、洛倫佐· 魯道夫和印尼藝術家安塔格· 維哈羅(Entang Wiharso),但因來自西方的主持人對東南亞藝術缺乏了解,對談幾乎難以為繼。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展出場地佔用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兩個樓層,每一家參展畫廊都有足夠寬裕的展示面積和布展自由度來呈現希望售賣的作品。展方將參展畫廊做了層次區分,分為:畫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藝術探新(Dicoveries)和藝聚空間(Encounters)。畫廊薈萃是展會主要展區,匯聚了 171 家國際畫廊。藝術探新展區的 27 家參展畫廊以展位全部面積主推一到二名新晉藝術家。亞洲視野展區的47 家畫廊來自亞洲,展示其代理的亞洲藝術家作品。藝聚空間展區設立在展廳的主通道上,由日本策展人長谷川佑子策展,展出 17 件大型裝置,試圖將銷售藝術品的藝術博覽會與展示藝術家理念的雙年展的兩種展出模式混搭,雖然用意頗為創新,但裝置作品在這種嘈雜情境下的展出效果顯得很是蒼白,缺乏闡釋。講座對談方面則有侯瀚如任主持人的“製造雙年展”,對談嘉賓是 2014 年雪梨雙年展藝術總監朱莉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2 0 1 5 年沙迦雙年展策展人恩潔·朱(Eungie Joo),第十屆光州雙年展藝術總監傑西卡·摩根(Jessica Mogan)。其他如“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的談話”、“方言的恩賜”、“動態經濟中的當代藝術生態”等題目也頗為吸引人,嘉賓均是在業內叫得響名頭的策展人、研究者、藝術空間總監和藝術家。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還在場外設立了“光映現場”(Film)展區,由李振華策展,在影院連續3晚播放影像藝術作品,頗為符合香港電影之都的氣息,這一模式其實因襲了巴塞爾藝術展在邁阿密海灘的露天影像展的設置。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