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夢魘的現實主義-張文榮個展”在今日美術館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08 16:32:2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

2014年6月7日下午,“夢魘的現實主義——張文榮個展”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2層舉辦。展覽展出了藝術家張文榮數件架上繪畫作品,集中展示了藝術家在個人藝術創作領域的最新探索。

展覽將展至6月16日。

展覽前言

當代為什麼還需要架上藝術?其實在19世紀中後期當攝影技術在法國出現後,繪畫就已經受到了存在的質疑。但是在現代主義的時代,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藝術、抽象表現主義、塗鴉、超寫實主義流派等一直在把繪畫的語言和表現力往前推進,繪畫不再是關於再現和寫實,而是更為側重於表達人類的精神與心理活動。因此對於繪畫的存在合理性的詰問成為了一個不那麼有效的命題。

即使是到了21世紀,資訊技術和生物技術把人們的認知經驗拓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維度,當代藝術越來越依賴觀念和技術與新媒介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架上藝術的魅力一直沒有消減,因為它仍然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有效和經典的觀看、認識和感覺方式,這種方式與人類最基本最樸素的情感與心理需求有關。在我們需要向內尋找關於自我的審視和內省的時候,以及沉入內心記憶與精神世界的時候,繪畫所提供的二維圖像,就如同我們身處的這個現實世界的鏡像在藝術家心理層面的投影,它使得我們可以在這種相對靜止的關係裏去深入地窺視和探查這種心理世界的變化,並在其中找到自我對應的心理坐標。

生於80後的藝術家張文榮的作品毫無疑問具有這樣的特性和品質,它們是藝術家試圖與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進行對話的産物:無論是畫面中幽謐的森林和林中的怪異的生物;還是斑駁的光影與扭曲的人體;亦或是某個特定場景的時光的凝固與追溯,都被一層瀰漫在畫面表層的似有若無的憂傷的霧靄所籠罩。當我們面對這些畫面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沉入藝術家所創造的似乎是屬於彼岸的奇異世界,這個世界由自由生長的線條與斑斕交融的色彩所組成,它是對於現實的隱晦的折射,也是在記憶的夢魘中所浮現的日常世界的投影。

 


藝術展現場


藝術展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