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浙江美術館變身莫高窟呈現敦煌藝術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30 15:10:30 | 文章來源: 錢江晚報

 

如果你現在經過杭州南山路長橋公園,會發現對面的浙江美術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矗立在門口的“莫高窟”牌坊,而廣場遠處原本那個波浪形的玻璃館,也令人驚訝地變成了密集排列著洞窟的斷崖峭壁。沒錯,接下來的3個月,穿過南山路邊那道“莫高窟”的牌坊,你直接就能“穿越”到敦煌了!“煌煌大觀——敦煌藝術展”昨天終於開幕,將持續到明年3月16日,這個期間,浙江美術館徹底變身。

7個復原洞窟,59幅壁畫臨摹作品,10尊彩塑複製品,花磚真品10件,藏經洞出土經卷真跡10件,再加上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和“賦彩新顏 —敦煌岩彩畫展”,把美術館整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敦煌洞窟。這個備受期待的展覽,一上午就吸引了3000多人觀展,復原洞窟展廳一度限流。今天上午,鄰近的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千縷百納——敦煌莫高窟出土紡織品文物的保護與研究展”也將隨之開幕。

美術館大變身 讓人幾疑置身莫高窟

去過敦煌的人,都認得那塊“莫高窟”牌坊。所以,一看到浙江美術館門口那個仿製得很逼真的牌坊,觀眾會很容易入戲,再加上整個美術館的門面都被巨大的噴繪包起來,偽裝成了漠北的懸崖,密密麻麻的洞窟排列其上,代入感就更強了。門面變了,而展館內部更華麗。從序廳展示絲綢之路開始,整個館完全被包成了敦煌洞窟的樣子,已經找不到原來美術館的蹤影。

一進中央大廳,所有觀眾都會不由自主地“哇”一聲。因為,莫高窟158窟那個標誌性的臥佛就橫在那裏,長達10多米,儘管它比原版還是要小一點,但這也足夠讓觀眾驚嘆。而整個天花板和四壁都噴上了彩繪,這個中央大廳堪稱放大了N倍的敦煌洞窟。要知道,真的莫高窟,即便是那個九層塔北大佛的第 96窟,也沒有那麼巨大的空間。6號展廳裏的6個複製洞窟則會讓觀眾徹底穿越。每個洞窟不僅和原窟完全等大,連洞窟裏那種光線感和滄桑感都逼真還原。

完整複製一個洞窟需要10個藝術家4年時間

很多觀眾好奇,這些洞窟是怎麼複製出來的?用的什麼材料?這麼大的洞窟怎麼運過來呢?

“洞窟裏的所有壁畫,都是敦煌研究院的藝術家在紙上,按照原作臨摹的手繪作品,在安裝洞窟的時候像墻紙一樣貼上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告訴記者,“而洞窟裏的雕塑,部分是和原作一樣的泥塑,有一些則是用玻璃鋼等較為輕便材料做成的。”原來,那個中央大廳5:4比例複製的涅槃大佛,就是一個玻璃鋼雕塑,並且能拆分成頭、身、腳等4個部分,便於運輸安裝。

“為了逼真還原,敦煌研究院的人還帶來了敦煌本土的泥巴,糊在壁畫底部和地面連接的部分。”浙江美術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複製洞窟地面上那些花磚,其實是噴繪上去的。在4號展廳裏展出的那10塊花磚,才是真品。”“敦煌石窟是不能移動的,所以這次展出的大部分是臨摹和複製品。”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説,“但它們都凝結著敦煌研究院藝術家數十年的心血,這些臨品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真實地再現了敦煌藝術的神韻。”據了解,一個完整的複製洞窟,需要耗費10多個藝術家4至5年的心血。

對觀眾來説,看敦煌展比親自去敦煌還要“幸福”。因為,這裡看到的絕大多數作品是敦煌本地不對外開放的“特窟”,而且,由於是複製品,此處可以自由打光、盡情拍照!

兩任院長是杭州人 兩位老太太現場講解

昨天,常沙娜和樊錦詩也來到開幕現場。敦煌研究院兩任院長,兩個杭州人,回到故鄉參加敦煌展覽,異常激動。

現任院長樊錦詩,已經76歲高齡,居然現場當起了導遊。這頭髮花白,身形瘦小的老太太,一進洞窟就興奮了。每幅壁畫角角落落裏的細節都被她挖出來,滔滔不絕地講。看到很多觀眾不懂佛經典故,她還很耐心地把那些本生、因緣、佛傳故事從頭到尾講一遍。光是給大家講九色鹿的故事,就足足講了3分鐘。

隨行人怕老人家累著,勸她歇歇,她説,回到家鄉辦展覽,“激動!”這一激動,樊院長整個上午就穿梭了10個展廳,被圍得裏三層外三層。中午吃完飯才歇一會,下午2點的講座又開始了。200人的學術報告廳擠進了300人,坐得階梯上都是人。這下樊院長更滔滔不絕,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倒出來灌給大家,演講時間一拖再拖,她自己都幾次不好意思地笑道:“對不起,我太啰嗦了。”引來笑聲和掌聲一片。

這位50年紮根大漠的“敦煌女兒”,深深為敦煌驕傲。當她展示一幅莫高窟全景時,樊院長笑嘻嘻地説,“你們看,天很藍吧?大城市裏都是霧霾,敦煌空氣好啊!”當説到莫高窟第259窟的那尊面帶含蓄微笑的佛像,樊錦詩不無得意地告訴大家,“常書鴻先生曾經説這個微笑可以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我覺得,我們這5世紀的藝術,比蒙娜麗莎早了1000年!”

而常書鴻先生的女兒常沙娜,不像樊錦詩那樣事務纏身,可以很悠閒地看展覽,跟老朋友相聚。這位已經82歲的老前輩也是杭州人,見到杭州的觀眾就會很自豪地説,“我們臨摹壁畫的人都有‘杭鐵頭’精神!”(關於“杭鐵頭”常沙娜的故事,請詳見12月22日錢江晚報B6版的報道。)當走到那幅莫高窟第217窟的臨摹壁畫前面,常沙娜指著它説:“這個是我父親畫的!”許多觀眾聽聞此言,立刻趁機求合影求籤名,老太太欣然答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