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羅中立獎學金揭曉 藝術創作趨向裝置多媒體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9 10:08:36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13年11月18日,已經走過第八個年頭的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3年度獲獎作品展在重慶美術館舉行,包括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獎學金贊助人仇浩然先生、本年度獎學金終評評委烏裏·希克、皮力、徐累以及四川美院的多位領導共同出席了開幕式併為入圍和獲獎青年藝術家頒獎。

本年度羅中立獎學金組委會從2013年7月至9月先後陸續收到全國30所藝術院校的225名應屆畢業生的報名參與。10月初,包括于凡(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劉慶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何桂彥(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宋光智(廣州美術學院版畫係)、李大方(魯迅美術學院油畫係)、高士強(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崔小冬(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焦興濤(四川美術學院雕塑係)、魏光慶(湖北美術學院油畫係)等九位初評評委評選出29名入圍藝術家。10月17日,由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收藏家烏裏·希克、香港M+美術館高級策展人皮力、當代藝術家徐累擔任終評評委,在29位入圍藝術家中最終評選出五位2013年度“羅中立獎學金”獲獎者和他們的參展作品。

五位獲獎藝術家和作品分別是:廣州美院的蔡遠河的裝置作品《錯位與異化》,四川美院楊洪的裝置作品《卵·石》,四川美院張釗瀛的裝置作品《泰坦之宴》,中央美院李歡的版畫作品童年系列之《婚禮》,廣州美術學院董路路、周文華的影像裝置作品《尋人》。

在五件獲獎作品中,除了中央美院李歡的版畫作品之外,其他四件作品皆為裝置多媒體的藝術類別,作為初評評委的四川美院副教授何桂彥在談到本年度青年藝術家作品的創作新傾向時介紹,無論在申請作品還是入圍、獲獎作品中,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裝置和新媒體創作,最重要的是他們的作品與早期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相比在藝術語言上更加成熟,具有更強的創造可能性,同時,也體現出青年藝術家的實驗性創作思維的轉變。

在評選機制上,本年度羅中立獎學金的終評評選依然延續了往屆嚴格、公平的評選方法,羅中立獎學金贊助人仇浩然先生在介紹獎學金的評選機制時曾經説過每年的終評評委都會進行相應的調整,原因是不希望讓學生猜到做哪類作品可以獲獎,“每一個學生的內心都有一句自己想説的話,希望他們能夠能夠用作品去説出自己的那句話。”所以,在本屆終評評委的邀請上,組委會邀請了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等行業內具有不同視野和不同角色的專業人士。

擔任本屆終評評委的著名藝術家徐累先生介紹了評選情況:“包括羅中立院長、烏裏·希克先生、皮力先生和我在內的終評評委,我們首先將美術館三層展廳中的入選29位藝術家的每一件作品進行自己參觀和了解,每位評委都會根據自己觀看藝術品的方式去選擇自己認為的優秀作品,首先是票數比較高的作品直接進入獲獎作品中,而對於票數不是很高的作品則由提名的評委進行闡釋,講述他為何選擇這件作品。再進行多輪和爭論之後,我們最終選出了本屆羅中立獎學金的五位獲獎者。”

在頒獎儀式之前,由何桂彥主持的以“眼光”為主題的講座,邀請了烏裏·希克、皮力、徐累和仇浩然四位嘉賓。作為M+美術館的高級策展人,皮力首先針對M+的未來定位和發展進行主題發言,之後四位嘉賓在藝術創作、藝術收藏和美術館梳理等不同的角度探討了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從一件藝術創作進入美術史的過程。而對於眾多剛剛畢業進入社會中的青年藝術家們而言,對未來的迷茫和堅持藝術的孤獨之路或許是他們堅持從事藝術創作的最大阻礙,仇浩然給予了青年藝術家們這樣的忠告:一位藝術家並不是因為他的某一件作品被某知名美術館收藏而成為知名藝術家,藝術家的成功在於他的某一件作品被美術館收藏時會為美術館的收藏和展覽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此外,在2013年羅中立獎學金頒舉行之際,仇浩然先生還邀請他所捐助的銅梁縣二坪鎮仇陳麗華小學的20多名學生作為嘉賓出席開幕儀式,在捐助教育事業的同時讓學生們感受藝術氛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