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羅中立獎學金”揭曉 綜合類藝術漸趨主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0 08:12:11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2年度獲獎作品展覽開幕式現場

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2年度獲獎作品展覽開幕式現場仇浩然發言

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2年度獲獎作品展覽開幕式現場羅中立發言

2012年11月16日,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2年度獲獎作品展覽開幕式在重慶美術館舉行。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香港浩然藝術與教育基金會仇浩然、本屆獎學金的終評評委張培力、丁乙、皮力以及參與初評的藝術家劉慶和、于凡、魏光慶、崔小冬蒞臨現場,開幕式由龐茂琨主持。本屆獎學金是重啟後的第7個年頭,從徵集到評獎,歷時半年,來自全國28所大學和藝術院校的273名應屆畢業生報名參與,申報作品多元,包括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影像、攝影和裝置等藝術門類。在初評入選的25名同學的作品中,經過終審評委團的投票,最終,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朱璽、四川美術學院鄭菁、天津美術學院冷廣敏、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張如怡、四川美術學院姚朋成為2012年度“羅中立獎學金”的獲得者。

羅中立獎學金以“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催生後備新人”為主旨,從1992年開始,到今年已是第十四屆了。從往屆的名單中可以看出,諸多獲獎者已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今天出席頒獎儀式的藝術家崔小冬即是第三屆羅中立獎學金的獲得者。羅中立獎學金自2006年重啟之後,便拓展了參展作品的門類,尤其是近兩年來,除了傳統的“國油版雕”之外,裝置、影像、綜合材料、新媒體發展迅速,今年入圍的作品中,這一特點非常明顯。而獲獎作品同樣體現了這一點,朱璽的《風殤》為裝置作品,張如怡與鄭菁的作品則是裝置+綜合材料,冷廣敏的為油畫作品,姚朋的則是紙板油畫。顯然,傳統門類在此“邊緣”了。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才能進入評委的法眼呢?

藝術類獎學金的設置為在校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這裡邊的意義就不由分説了。當然,平臺的大小離不開獎學金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約等於”獲獎藝術家今後在藝術上的造詣,即未來之路能否走得夠遠。這就要求評委具備挖掘“未來之星”的眼光,所以獎學金評審團的組成非常重要。

本屆“羅中立獎學金”的評定分為兩部分:初評與終評。在初評選定的25幅作品中,由終審評委團最後投票選出具有發展潛力的作品。評委皆是界內具有影響力的批評家、藝術家與策展人,他們的判斷一件作品的尺度無疑是我們所關心的。

羅中立獎學金 獲獎作品展覽開幕式 展覽現場

張培力:作品所滲出的藝術氣質很重要

從入選的作品來看,張培力認為,這一屆在不同程度上擺脫了學生氣,已經呈現出個人創作的方向,儘管部分作品還有待完善,但是有些作品已經具備了藝術的氣質,這類型的作品也是他所看重的。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會具備所謂的藝術氣質?張培力説其實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去衡量。而他看來,比較傾向於作者“敢冒險,不用常規的、大家都認可的、流行的某一種樣式去創作,而是用一種比較獨特的、被冷落的、不被看好的、並個人為此付出一定代價方式做作品,也就説作者在一段時間的工作當中,能夠堅持這樣一種功夫進行下去,這樣的氣質是可貴的,因為有可能預示出藝術家將來可能會有更大的成功”。

有意思的是,筆者從展覽現場注意到,本次獲獎作品中,鄭菁的作品基本符合張培力的“評判尺度”。她的作品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一件為用圓珠筆在紙上一直寫間隔與長度相近的“1”字,每一根都是徒手所寫,沒有借助任何外物,即算筆芯用完了,還是繼續寫下去,直到將紙寫完;另一件影像則比較震撼,在視頻中,鄭菁背對鏡頭,用剃髮刀將自己的長髮慢慢剃掉,在觀看這件作品時,身邊有觀眾説:“有點殘忍,不得獎就怪了。”與影像緊密相連的則是一個燈箱作品,像寫“1”一樣,上面緊密有序地佈滿了鄭菁剃下的頭髮…….據藝術家介紹,這三件作品歷時兩年多。張培力説,在他看到作品時,就猜想一定是女孩子創作的,雖然有一定的局限,如主次不夠明顯,在虛實的把握上還比較弱,但作品的表現力是比較認可的。

鄭菁的這件作品在機械重復的執著上,很容易想到本次評委丁乙的《十示》。

皮力:“太熟”的作品將來可能難以走出來

“觀點——看藝術”2012羅中立獎學金評委見面會現場,皮力介紹到,評委在篩選作品時,第一批被評刷掉的主要為類型化、相似性的作品,如類似某位藝術家的風格,特別是那種近幾年在畫廊或機構中很流行的藝術樣式,統統直接PASS掉;第二步則是看評委各自的“口味”了。在他的“尺規”裏,那些做得很完整的作品也是應該廢掉的,因為一件作品做得“太熟”了,有可能將來難以走出來。皮力希望看到的是比較感性的作品,從作品中能夠看到一個藝術家內在的精神氣質。

皮力認為,年輕藝術家當務之急是怎樣把自己的肉身體驗迅速轉換成一套工作方法,並思考這一套方法怎樣與當下社會既形成一種介入的可能、又能形成一種關係。然後就是作品“量”的問題,即是畢業之後兩到三年很集中的作品量,從這些量中能夠看到藝術家工作的方式與效率、以及持續工作的可能性。因為當下很多年輕人只有展覽的時候才做作品,沒有材料費和展覽的時候就不進行創作,這是比較糟糕的情況。

綜合藝術日漸主流以媒介來劃分的教學方式即將過時

從國際上的大型展覽來看,裝置、影像、綜合材料等藝術樣式已佔據主流地位,架上藝術日漸式微,上屆威尼斯雙年展上,98%以上是影像、裝置與攝影圖片了。

而國內很多展覽雖然還是以架上為主,但新的媒介作品已有快速的發展。很多高等藝術類院校也已設置了綜合藝術系、新媒體系、實驗藝術系等,而且近年來,所出的藝術家主要集中在這些系裏。皮力直言那種以媒介來劃分的教學方式即將過時,媒介的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他強調藝術家對媒介應該保持開放性心態。

羅中立獎學金獲獎作品展覽在眾多學子的圍觀與領導的講話中開幕。于熱鬧之外,對於年輕藝術家而言,能否獲獎不是目的。對於獲獎者來説,何時都只是起點。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2年12月4日。

 

朱璽《風殤》 裝置

羅中立獎學金主要針對的是應屆畢業生,本次獲獎者之一——朱璽,為國美研三的學生,他這次獲獎的作品為一件裝置:《風殤》,呈現的是一場戰爭。各個元素代表一個身份,現場可以聽到兩種聲音,一種代表進攻,另一種代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