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首批藝術家入駐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25 11:51:46 | 文章來源: 藝術眼

2013年10月24日,備受矚目的“首批藝術家入駐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新聞發佈會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隆重舉行。此次入駐的22位頂級藝術家均來自中國國家畫院,這也標誌著國展美術中心潛心打造的一系列專業服務項目已正式進入運營階段。

根據最新數據,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規模達到了50.69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大當代藝術市場。在當前文化發展空前繁榮、藝術品産業日益壯大的大背景下,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可謂應運而生。作為中國國家畫院面向未來的戰略佈局,國展美術中心的成立不僅迎合了國家文化産業建設的戰略需求,更順應了當代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趨勢,因此得到了整個産業以及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和傾力支援。

自創建伊始,國展美術中心便以高起點的平臺、高規格的硬體以及定位高端的服務作為發展基礎和宗旨。在平臺搭建方面,由“國家及藝術殿堂”中國國家畫院、國內最富展覽經驗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以及香港俊安集團強強聯手,共同打造出國內藝術界的“超級航母”;在硬體設施上,美術中心一期擁有12500平方米的藝術展示空間、52間藝術大師工作室以及2個大型展廳,無疑是當下國內最高規格的藝術鑒賞平臺;而在高端服務上,國展美術中心也建立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服務保障,為整個行業樹立起全新的標桿。

首批集體入駐的藝術家包括:袁運甫、張道興,于志學、劉勃舒、李寶林、張桂銘、郭怡孮、張祖英、吳山明、謝志高、姜寶林、江明賢、卓鶴君、裘緝木、方駿、蔡超、尼瑪澤仁、龔文楨、龍瑞、王孟奇、李庚、許欽松等22位,均是來自中國國家畫院的藝術大家,哪一位都堪稱是獨當一面的畫壇翹楚。他們的作品更是代表著中國當代美術的最高水準,具備很高的學術地位和難以估量的市場潛質。而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目前展示、收藏近千幅作品也均為國家畫院旗下藝術家們的嘔心之作,其中更是不乏被收藏界熱捧的經典。將如此眾多的藝術家及其佳作匯聚一堂,這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可謂開創先河,頗具里程碑意義。

據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總裁彭駿雄介紹,在展示和鑒賞的基礎上,中心進一步創新了服務形式,為入駐的藝術家們提供了從創作、展示、交流到投資收藏的全方位服務。除了功能豐富的獨立工作室,國展美術中心還為每位藝術家提供了包括經紀、策展、版權管理、投資服務以及推廣等在內的完整服務團隊,並提供住宿、餐飲、休閒、會務、健康、商務、交通等衍生服務。不僅為藝術家們營造出了一個可以潛心創作、隨意交流的完美外在環境,同時也解除了他們創作之外的後顧之憂。

其次,針對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中普遍存在的諸如贗品氾濫、價值判定難、缺乏流通性等問題,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嘗試探索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建立起了嚴格、高效、規範的投資保障機制,為投資人和收藏家提供了從“防偽保真”、“作品保值”再到“作品流通”的系列專業服務。據彭總介紹,國展美術中心所銷售的作品均為入駐藝術家親自創作、交付,實現“源頭保真”;與國家畫院共同成立藝術委員會,為每一幅作品給予合理定價;國展美術中心還會提供專業的防偽證書和防偽銷售證書,實現“防偽保真”;提供多種“退出機制”,並與銀行戰略合作,推出獨創的藝術品保值銷售模式,投資者到國展美術中心購買藝術品時,即可由中心出具對應編號的防偽證書,規避投資者進入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風險問題。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於推動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的規範化、秩序化,而且能徹底解決藝術家與投資收藏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不透明,充分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新華社國家金融資訊中心還將在國展美術中心設立高端藝術品交易數據採集基地,對藝術家和藝術品進行資訊採集、評估分析及客觀指數發佈,共同規範和引領藝術品市場有序發展,發揮對藝術品市場的綜合影響力。

對於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來説,此次入駐儀式只是大幕拉開的一角,由其精心佈局並積極實施的一條包括中國藝術品市場從創作、交流到投資收藏的完整生態鏈正在浮出水面。正如中國畫院院長楊曉陽院長所提到的:“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不僅將成為中國最好的藝術家服務平臺,也會成為規範和引導藝術市場走向的藝術示範區。”

在這條長長的生態鏈上,藝術家和收藏者只不過是它的兩端,之間需要的溝通相當複雜。一直以來,藝術品市場上的亂象多是由於這條生態鏈的不透明、不完善而造成的,這使得藝術家與佳作難以獲得應有的價值,更令海內外投資者望而卻步。國展美術中心的全面啟動將有助於扭轉國內藝術品投資市場浮躁浮誇、各行其道的現狀,有助於傳播正確的藝術品投資理念,重塑藝術品市場的信用體系,並使之成為藝術家與市場之間堅實的橋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