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的名字取自葉芝(W.B.Yeats)的詩作《駛向拜佔庭》(Sailing to Byzantium ,1928) 的開首句;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在小説《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5)
亦有引用,名字象徵一份超越地理與政治框框、對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認識。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遠古時代的王國,再到後來的帝國和現在的民族國家。殖民、分裂、外國介入等事件及過程,在區內仍然殘留著痕跡,塑造了文化記憶的一部分。此外,南亞及東南亞也是許多具影響力的思想、宗教、倫理學説的發源地,包括佛教、印度教及伊斯蘭教等。
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作舉辦的香港展覽吸取了紐約展在文化、歷史及政治方面的主題思想,再加入了南亞及東南亞獨有的靈性和道德教導對區內社群的影響。
《越域》探討當代藝術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地區內之多樣化風格,同時反映了參展藝術家們如何超越簡約的藝術表達,進一步就信念的呈現和影響進行反思。
《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由葉德晶(June Yap)策展,並得到所羅門 R 古根海姆美術館助理策展人Helen Hsu的協助,而所羅門 R 古根海姆美術館的亞洲藝術三星資深館長Alexandra Munroe亦有份提供指引。紐約所羅門 R 古根海姆美術館基金會副總監Nancy Spector、首席策展人Jennifer Stockman及David Stockman;與及所羅門 R 古根海姆美術館的策展事務總監楊瓊恩(Joan Young)則負責監督整個橫跨多年度項目的策展方向。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藝術館館長陳少東(Dominique Chan)和藝術館主任陳敏(Sharon Chan)與葉德晶(June Yap)及古根海姆的策展團隊緊密合作,呈獻此次香港站的展覽。
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
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致力透過鼓勵廣泛觀眾如藝術家、策展人及教育家等的參與,務求促進地區以至國際間的交流及創意互動,為各機構、藝術家、學者、美術館觀眾及網上社群培育持久的關係。計劃成立於2012年4月,其精神乃建基於所羅門 R 古根海姆基金會著名的國際化歷程,並將其發揚光大。
開拓現場與網上交流對話
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宗旨,是鼓勵當代藝術與文化工作的跨文化對話交流,為此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教育人員合作舉辦一系列題材廣泛而創新的討論及評論活動,讓年輕人、家庭及成年人都能從中學習,參與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相關節目。連串教育活動涵蓋文化與專業交流、藝術家的參與、科技創意融合,以及視覺藝術方面的活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國際知性論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