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作品讓觀眾更親近藝術
參加此次展覽的藝術家有6位來自香港,包括李傑、林東鵬、白雙全、何兆南、陳慰平和周俊輝,其餘5位藝術家是沈少民、史金淞、孫原、彭禹和黎薇,現場共同展出9件作品,半數作品與影像有關,除了史金淞《傾斜的密碼》是在2007年以香港景色做成的裝置,其餘作品均是為了此次展覽特別創作的。
內地藝術家創作狀態好
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沈少民《在我看到你之前》,而該作品前也擠滿了好奇的觀眾在畫布上塗抹。沈少民介紹,他特意到香港街頭拍下一張高清照片,通過電腦軟體將照片分解成形狀大小各異的10種色塊,色塊以英文字母作為標識,現場放置標好號碼的顏料罐和畫筆,觀眾線上描街景的色塊中按照相應的號碼填充顏色。沈少民預測,該作品在完成後相對照片的還原度將達到80%,餘下20%的不完美也正好呈現了社會的不完美。沈少民認為,內地藝術家的創作狀態非常好,而問題是藝術家更需要多加關注的點。
內地作品直白香港隱晦
對比內地藝術家,香港藝術家帶來的作品類型更為豐富。陳慰平的交互裝置《百葉窗》將2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用百葉窗圍起來,人站在聚光燈的中央,攝像頭即可採集人的背影在空間內的顯示屏上播放,播放時迴圈將10秒前的圖像與當下的圖片重新組合。陳慰平解釋,聚光燈下才能看到自己的背影,才能看到更深層的自己。相比兩地藝術家的創作,現在已經在央美任教的陳慰平感觸頗深,他認為內地的作品經常希望表現更明確,讓觀者一看即知,但香港藝術家在創作中往往更加隱晦,讓觀眾更多些自己的判斷。
香港更喜生活中找靈感
今年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李傑帶來了他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新作《LatelightTV》,這件作品將家庭的電視間擺到了展廳,電視間的標誌性元素呈現在展廳內,一部視頻展示了香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影的一個畫面一角。這就像晚上看一部老電影,畫面持續15分鐘,意為香港深夜電影中15分鐘的插播廣告,讓更多人感受香港文化特色。李傑的作品多采用家居的元素,將私密的家居以藝術的方式錶現,呈現人與公眾的關係。與內地藝術家樂於用宏大的元素進行創作相比,香港藝術家往往喜歡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中尋找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