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圓明園多件文物被損 保護文物需各方協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4 16:12:22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規月橋御筆被潑墨做拓片,並被塗鴉

近日,幾位圓明園愛好者稱,包括規月橋的乾隆御筆和文源閣冰裂紋地磚等均遭到“蹂躪”,昨日圓明園管理處相關人員表示,園方此後會加強巡視,並做相應的保護措施。專家建議,倘若還未制定好下一步整治計劃,還可以考慮將出土的地磚重新回埋。

“毀了,全毀了。”前日,幾位圓明園愛好者稱,圓明園去年4月出土的文物,包括規月橋的乾隆御筆和文源閣冰裂紋地磚等均遭到“蹂躪”。一位中國圓明園學會會員表示,此事確有其事。涉及此事的幾處文物,均是2012年4月圓明園為了將西部園區開放而挖掘出土的文物。中國圓明園學會是成立於1980年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起因于宋慶齡、沈雁冰及建築、園林、文物等各界人士聯名發起的保護圓明園遺址倡議。

規月橋:御筆先後遭遇車禍、潑墨和刻字

這名圓明園學會的會員表示,他是北京一所大學的學生,由於愛好,每週末利用課餘時間都會去圓明園查看文物。他説,自從規月橋的構件在去年12月出土後就一直被擺在湖邊,帶有乾隆御筆的那塊構件多次“受傷”。規月橋原本是廓然大公西邊的一個石座木製的廊橋,橋上有多處乾隆御筆。出土後,其中一個橋體構件上刻有乾隆二十年時禦制的廓然大公八景詩的一部分,內容為“拖如玉帶曲如鉤,上置行廊又似舟。仙術何須倩法善,往來常作廣寒遊。”落款顯示,該詩為甲戌年所題,並蓋有乾隆宸翰印章。

5月初,他路過規月橋遺址時,剛好碰到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孩路過,將這塊構件御筆的落款處剮掉了一塊石頭。他立刻上前跟就在旁邊的孩子的媽媽説,希望她能教育自己的孩子保護文物。5月底,他路過御筆時發現,御筆被人潑了墨汁,他立刻猜到是有人用御筆做了拓片,便趕忙用手抹了一下,發現墨汁還未幹。聯想到附近的文源閣也有御筆,他趕忙往文源閣跑。“可給我抓住了!”他説,有兩個穿著襯衫的中年男子果然正在文源閣的御筆處做拓片。這兩名男子在他的要求下,回到規月橋清洗御筆上的墨汁,但墨汁已經滲進了石頭,有幾處怎麼洗也洗不掉。6月11日,他再次路過規月橋的御筆,發現這個構件又有了新情況。在御筆的下方,有遊客用石塊在上面橫著刻上了“到此一遊”四個大字。這次,他自己動手將字跡擦掉了。

記者到現場後發現,刻有御筆的構件和其他規月橋出土的橋體構件堆放在新建起的木橋旁,橋下是湖水。目前,在構件的御筆落款處有一道白色凹進去的磕碰痕跡,“到此一遊”字樣已經不見,墨汁已經被清理,但仍有墨跡留在石塊上。從遠處看,這塊構件跟別的構件相比,顯得“烏突突的”。

文源閣:御筆遭墨潑已多年文物地磚被掀翻

“已經沒法看了”,這名圓明園學會會員説,文源閣的御筆在水塘遺址中,多年中一直被書法愛好者做成拓片,帶有御筆的構件已經全黑了。同樣于去年4月出土的文源閣正殿月臺處的冰裂紋鋪地,情況也不好。他説,剛出土時,由於一直在地下保存,這些地磚形態完好。但出土後,現場一直擱置,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裏,他未見有人對其做出更多的處理。如今,冰裂紋地磚在暴曬後已經有多處出現崩裂狀況,並且接縫處雜草叢生。他説,現在的情況很“悲劇”,目前西側的地面基本上都被掀開了,磚被放在月台西南角。

記者來到現場,被告知“正殿月臺”就是眼前的一處滿是雜草的土坡。走上土坡後,雜草下面的碎石板出現在了眼前。這些碎石板有些已經碎成小塊,少部分石板表明能看到青色的類似“冰裂紋”的樣子,但多數石板與普通石塊無異,均是土灰色的。

“剛出土時,它們下過雨以後看著特別漂亮,上面都帶有冰裂紋圖案。”這名學會會員説,這些石塊剛出土時跟現在的樣子完全不同,很多當時一起來看的圓明園愛好者可以為他作證。他認為,現在這些石塊這樣的情況是長期風吹日曬後的結果,此外,長期不管導致雜草叢生等情況也是讓冰裂紋地磚破敗的原因。

記者看到,一些石板的接縫處雖然有雜草,但是它們有規律地拼接在一起,證明著自己曾經是地磚的身份。一名圓明園愛好者説,7月1日早上9點左右,他看到因為要除草,工人們直接將保持著出土時的原貌的地磚一塊塊掀開後放在一邊,此後也沒有再管它們就走了。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整治工作進度未到 園方將加強巡視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工作人員表示,規月橋的橋體構件和文源閣出土遺址中的地磚部分,全部屬於圓明園西部園區的文物。目前,西部園區仍處於開發過程中,環境整治和文物保護等工作都在進行,目前的工作重點還未進入到文源閣和規月橋一帶,但對於所有西部園區出土的文物,最終園方都會進行保護和整治。

負責人表示,他們強烈譴責遊客用帶有御筆的文物製作書法拓片等損害文物的行為。目前,由於西部景區還未開發,無論是出於對文物保護的考慮還是出於對遊客安全的考慮,西部景區都是完全禁止遊客進入的,並且園方也在相應位置豎立了“遊人止步”的牌子。在圓明園其他景區內以及門票背面的地圖上,園方也清晰地標明瞭已開放區域和未開放區域的位置,供遊人知曉。出現現在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景區太大,總有一些遊客在園方未發現時進入到西部景區。

對於文源閣冰裂紋地磚長草一事,負責人説,由於文物整治工作的重點還未到文源閣附近,所以文源閣遺址出土後一直放置在原地。但在開發前,園區會對所有文物採取全面的保護措施,除草以及對已損壞的文物構件進行保護是一定會做的。負責人説,目前,園區的施工單位已經在園方要求下定期對各處西部景區的文物進行巡視了,此外,園方自己也進行了定期的巡視工作。非常感謝有市民提出的文物保護的反饋意見,園方此後會加強巡視,並做相應的保護措施。北京市文物局對此表示,他們非常感謝市民向他們反饋的這幾處文物的情況,近日將與圓明園共同商討文物保護措施等問題,並將一直關注此事。

專家:保護文物需要各方協力

原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楊振鐸説,理論上講,如文源閣的冰裂紋地磚等文物出土後若長期暴露在外面未經進一步保護,由於溫差等問題,是會受到損害的。他建議,對於已經挖出的地磚,若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保存,應該原地保持不動。而倘若還未制定好下一步整治計劃,還可以考慮將地磚重新回埋,“用一尺半左右厚度的浮土埋在上面也可以。”

對於多處御筆被潑墨的問題,他説,私自拓片這個行為主要屬於遊客的素質問題,好在如果及時清理,墨跡是可以除掉的。他説,圓明園內的文物均應該得到保護。但如此大面積的文物區域,它的保護需要文物局、園區以及市民等多方面共同合作來完成。只有整個社會各個階層樹立起文物保護意識,並且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互相提出建議,才能把文物保護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