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江漢繁星計劃:美術館觀看的另一種可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29 14:42:20 | 文章來源: hiart.cn

江漢繁星計劃:漸——2013青年藝術家研究展”開幕式

5月25日,由武漢美術館和今日美術館主辦的“江漢繁星計劃:漸——2013青年藝術家研究展”在今日美術館三號館拉開帷幕,作為“江漢繁星計劃”的第三屆,策展人吳洪亮從豐子愷的文章《漸》中“‘漸’的本質是‘時間’”汲取靈感,試圖提示出另一種觀看美術館作品的方式。 “江漢繁星計劃”作為武漢美術館的品牌展覽項目起始於2011年,一向關注青年藝術的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對於這一項目的啟動有著最樸實的想法,“做年輕人,記錄年輕人的狀態並收藏他們的作品”,而也正是這一簡單的念頭在不斷實施、思考中成為了“研究展”。

有著多年美術館工作經驗的吳洪亮對觀眾參觀美術館的傳統模式有著極深的反思,在他看來,有的觀眾還沒有走近作品,“觀看”就已經結束,甚至有的還未進入美術館就已經結束。長此以往,美術館及作品的價值無形中趨於擺設。為此,2011年時,吳洪亮還曾策劃“觀”以提示觀看方式的重要性。而此次借由“江漢繁星計劃”,吳洪亮把“漸”作為“觀”的姊妹篇,依然將美術館觀看的可能性提示給大家。例如現場免費為觀眾提供話梅,從表面到核的酸甜體驗正如觀看作品從淺到深的過程;在冊頁作品前提供模倣古人品畫時所需的座椅和安逸環境……

以此作為展覽目的,吳洪亮在藝術家的選擇上更加注重能夠帶來觀看誤區和顯性傳達的藝術家,“對當下敏感的藝術家是最能契合展覽主題的”,阿掉隊、季大純、李曦、UNMASK、王雷、王子、文豪、溫淩、徐堅偉、伊瑞、詹蕤、張帆、鄭達等13組藝術家的作品以中國式藝術趣味營造清晰的情景。UNMASK將生命衰變過程凝固成雕塑,以非UNMASK風格的創作方式對生命和永恒進行了探討;王子在一堆舊板凳上安裝音樂盒,記憶與現實在聲響中浮現;捷克藝術家伊瑞以西方人角度創作的水墨作品讓紙、筆等工具重回物理性本身,與水墨在中國的精神表達産生反差等等。吳洪亮通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和表達思路力圖構建出相應的觀看方式及理解途徑,而這不僅僅只靠視覺,聽覺、觸感等同樣可以被調動。

“江漢繁星計劃:漸——2013青年藝術家研究展”5月30日在今日美術館展覽完畢後,6月8日將前往武漢美術館展至7月14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