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異界”馬傑個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5 19:09: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

2013年5月5日下午,由今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批評家楊衛策劃的“異界——馬傑個展”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3層開幕。評論家賈方舟、劉驍純、陶咏白、陳孝信、鄧平祥、殷雙喜、王端廷、彭鋒等參加了開幕式。

此次展覽展出了藝術家馬傑近三年的代表作,包括分裂系列、異界系列等作品。“分裂”系列作品象徵了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利益之爭、精神之爭等分裂的衍化,也預示著重生與希望。在異界系列和其他作品中無論是感受力還是表現力,都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再也沒有回來》是他把自己多年的珍藏,諸如古陶瓷、老木頭、舊煙斗,甚至珠寶玉器等等,或打碎,或改裝,重新粘貼、拼接到自己的畫面中,不僅使他的藝術獲得了語言的厚度與表現的張力,同時也與中國的傳統文脈,以及破碎的當代現實緊密聯繫了起來。藝術作品由個人經驗轉入時代精神,具有更加豐富的人文內涵與更為恢弘的語言氣勢。

藝術家馬傑在自己的創作生涯中,就經歷了輾轉人生,多次裂變。作為野生狀態下成長起來的藝術家,馬傑通向藝術之路,自然要比那些科班出身的藝術家更加蜿蜒曲折。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馬傑都不在藝術界活動,而是在商界行走,從事著具體的社會實踐工作。但儘管如此,受曾是美術工作者的父親的影響,以及自小在少年宮學畫打下的基礎,馬傑還是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藝術理想,以至於稍有空閒機會他便會鑽進自己的創作中,遨遊于藝海。1990年左右,馬傑隻身一人前往敦煌莫高窟研習敦煌壁畫,開始對中國傳統壁畫藝術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這成了馬傑藝術人生的一個邏輯起點,不僅把他後來的藝術創作引向了對傳統文脈的繼承和發現中,更重要的是讓他理解了宗教世界的鳳凰涅磐,從而有了後來的人生超越,以及藝術語言和風格上的不斷裂變。

在展覽開幕之前,和靜園茶人會館進行了“異界——馬傑個展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的主要目的是對藝術家馬傑的作品進行梳理,由著名批評家、本次展覽策展人楊衛老師進行學術主持,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秘書長、著名藝術批評家賈方舟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藝術批評家劉驍純老師,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藝術批評家陶咏白老師、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陳孝信老師,湖南油畫學會名譽主席、著名藝術批評家鄧平祥老師,《美術研究》主編、中央美院教授、著名藝術批評家殷雙喜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藝術批評家王端廷老師,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教授、著名美學家彭鋒老師加了研討會。

據悉, 展覽持續至5月12日。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