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台灣原住民藝術家參與加拿大世界級展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6 14:53:25 | 文章來源: Epoch times

台灣國立東華大學偕同3位原住民藝術家近日蒞臨首都渥太華,參加加拿大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于2013年5月17日至9月2日舉行的國際原住民藝術展(SAKAHàN: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Art)。

該展覽是國家美術館館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也最具創意的當代原住民藝術展。參展藝術家來自全世界各文化區域,包括:台灣地區、美洲、亞洲、大洋洲、北極地區、歐洲、非洲等,重量級原住民藝術家達75人,共計150件作品。該館並邀請各國專家學者共8人,組成國際專家委員會。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産業學系主任萬煜瑤教授也獲邀參與其中,並代表台灣擔任策展諮詢委員(Curatorial Advisor),共同推動此項跨國原住民藝術展示。

在過去長達1年多的選薦及徵選過程中,萬煜瑤教授帶著將台灣原住民藝術推向世界的使命感,以毛遂自薦的方式,向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呈交了一份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研究報告,並提送原住民藝術家履歷(Portfolios)參加國際徵選。

經過跨國委員會議(視訊會議)及近百封電郵的密集討論,評委們被台灣藝術家們作品的真誠和藝術性感動,于2012年9月底,確定由賽德克族的瓦歷斯拉拜(Walis Labai)、泰雅族的尤瑪.達陸(Yuma Taru)、排灣族的雷恩(Kulele Rulada)共3位藝術家獲選參展。

據萬教授介紹,整個徵選交涉過程相當不易,而台灣原住民藝術家得以首次參與西方主流藝壇的世界級展覽,誠屬難得;透過此展,台灣原住民藝術得以在國際間展現交流,提升國家文化形象,意義重大。

3位原住民藝術家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瓦歷斯以賽德克族歷史背景、後殖民及文化認同檢視為主軸,提出新媒體藝術作品——隱形計劃系列(Invisible Project),該作品長約5分鐘,以主題錄影裝置放映,挑戰主流文明的觀視和議題。

瓦歷斯曾在美國受過電腦繪圖設計高等教育,他的作品是以現場拍攝的方式製作的。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他説,賽德克生自大樹的根部,但是這一族裔的血統基因在逐漸消失,變成隱形,環境、倫理上都面臨危機。他的作品起到醒世的作用,啟發人們逆向思考,提醒人們尊重原住民的文化。

排灣族雷恩的作品是一件高達3.8公尺的大型壓克力彩作品,名為《生命的歷程》(Process of Life)。雷恩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在他們族群中,琉璃珠是家族生息的記錄,為了生命延續下去,他們就要不斷地創造。他在畫作中,就是通過色彩和線條的變化,來展現文化生命本體的發生、衍生和消逝。

泰雅族尤瑪.達陸的參展作品,是在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陳列的苧麻裝置作品——《夢想的翅膀》(On the Wings of Dream)。尤瑪的創作始於10年前的9.21大地震,家園被夷為平地,藝術家決定通過文化藝術的方式自救。畫作表現的是一位少女突破現實的困境,化作飛鳥飛向夢想的地方,象徵族人不畏困頓、懷抱夢想的樂觀價值及哲學。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