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安迪沃霍爾和他波普藝術上的“朋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0 09:32:37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瓊斯:國旗前的千般感觸

當沃霍爾的作品開始獲得公開展出的機會時,波普藝術的兩位前輩級人物賈斯帕·瓊斯(Jasper Johns)和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先後拜訪了沃霍爾工作室。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亨利·戈爾德扎勒(Henry Geldzahler)帶著瓊斯來到沃霍爾工作室。但瓊斯對於沃霍爾的畫作完全不感興趣,只是看了看桌上的寶麗來相片。20年後,戈爾德扎勒表示沃霍爾“自覺的反智”讓內省的瓊斯很不舒服。與之相反,勞申伯格在與卡斯特利參觀工作室時,對絲網版畫的製作方式錶現出濃厚的感興趣。他仔細詢問了如何將一張照片製成絲網版畫作品。次年春天,他在猶太人博物館的個展中展示了大量運用沃霍爾這一方式創作的絲網版畫作品。

沃霍爾對此非常在意,一位頗有聲名的藝術家運用了自己的獨門絕技,使他在藝術領域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影響。

沃霍爾很早就認識瓊斯和勞申伯格,他們曾經共同為蒂凡尼等品牌設計櫥窗。他驚訝于兩位藝術家對他的傲慢態度,不明白這兩位功成名就的藝術家為何要避開他的友誼之邀。沃霍爾的好友、電影製作人兼藝術家埃米爾·德·安東尼奧(Emile de Antonio)告訴他,勞申伯格和瓊斯對他的敵意源於沃霍爾所有的不同凡響:儘管他們倆是一對同性戀人,但卻嫌棄沃霍爾過於“娘娘腔”;儘管他們也做商業作品,但“僅僅為了生計,甚至不屑于用真名”,但沃霍爾曾經在廣告界獲獎!德·安東尼奧事後相信,告訴沃霍爾兩位藝術家如何瞧不起他“激發了他的鬥志”。

與沃霍爾不同,勞申伯格和瓊斯依然是介於大眾和精英之間的藝術家。他們直接承襲了達達主義的影響,但卻將目光更加關注于身邊的物事。他們1950年代的作品被稱為“新達達主義”。

賈斯帕·瓊斯是卡斯特利重磅推出的首位藝術家,並且大獲成功。他醉心於不斷描摹靶子、國旗、地圖和字母,與抽象表現主義截然不同,卻仿佛賦予尋常圖像一種神秘氣息。人們常常將瓊斯筆下的美國國旗和瓊斯這代人曾經的參軍經歷相聯繫,當時的美國深陷於朝鮮戰爭的泥沼,美國國旗代表了一種令人追憶不已的過往榮耀。而當1961年肯尼迪總統上臺時,美國人逐漸從過往的傷痛中痊癒,美國國旗這時候又代表了希望和樂觀精神。

藝術家只顧不斷描摹,觀賞者自有不同感觸,這種解讀方式給予一幅一覽無余的作品以無窮的鮮活生命力。

眾星捧月

隨著波普藝術家不斷涌現,波普藝術終於如同決堤的洪水般席捲了整個藝術界。收藏家突然意識到,其他的藝術門類和現實生活相距甚遠。

1962年,曾經一度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推手的畫廊老闆茜德尼·傑尼斯(Sidney Janis)舉辦了“新現實主義國際展”,奧登伯格、利希滕斯坦和還是無名小卒的安迪·沃霍爾參與其中。這一展覽成為波普藝術被廣泛接受的一個標誌。一批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離開了畫廊作為抗議,傑尼斯畫廊從此也成為波普藝術的主陣地之一。

在那以後,吉姆·戴恩(Jim Dine)、羅伯特·印第安納(Robert Indiana)、安迪·沃霍爾紛紛浮出水面,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波普藝術家。吉姆·戴恩色彩鮮艷的心形作品而今已是波普藝術的另一個標誌性圖像,印第安納則永不厭倦地擺弄代表著樂觀、豐富、天真的“美國詞彙”:吃(EAT)、擁抱(HUG)、死亡(DIE)、愛(LOVE)。這些形象已經瀰漫全球,成為20世紀不可或缺的視覺財富。而安迪·沃霍爾更是以超強的複製性成為波普之王。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