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美術館年會和“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同步開幕,東湖之濱的湖北美術館三喜臨門:展覽開幕、紀念日、全國百餘位美術館長和業內翹楚聚首。
談及湖北美術館,中國最高級別美術殿堂的掌門人范迪安,自有一份獨特情感:“5年前,我在這裡目睹了湖北美術館落成開館;5年來,見證了它的成長歷程。湖北美術館在省級美術館中率先免費開放,立足湖北、面向中部,為美術傳播和介紹,做了大量學術文獻整理、資料收集和專題展覽工作,湖北美術創作、研究等都得到突破性發展。”“我館才12歲,跟你們比是小娃娃了!”陜西羅寧、上海李磊的手握在一起時,羅寧笑説,“還有比我們更年輕的,那就是湖北美術館。我們和湖北有太多的共同之處了,一是同處中西部;二是同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分別是黃河文明、長江文明的代表;三是同樣年輕。”“作為老幺,我們深深感受到成長中的八方關愛,更感受到成長的艱難與壓力。”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兼藝術總監冀少峰説。“美術館要辦好,三個硬體必備:一是房子,這點湖北和我們都不錯,中西部絕對算一流;二是藏品,這點我們和湖北一樣都是從零起步,大有進展但任重道遠;三是隊伍,要有一支強大的、專業的隊伍,這點我們和上海、北京有差距。”羅寧認為,湖北美術館建館短短5年,躋身全國9大重點美術館,殊為不易。
下一步如何走?有哪些招可借鑒?“我們1997年才建館,當初和湖北美術館一樣,也面臨同樣的成長煩惱。”董小明是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名譽館長,也是首任館長。他認為,目前國內美術館正處於由美術展覽館向美術博物館轉型階段,除了公共服務、教化和研究等功能外,美術館還有兩大功能,一是收藏,應成為一個地域的人類美術和文化財富的寶庫;二是展示,成為向公眾展示藝術精品和服務民眾的重要平臺,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董小明説,利用比鄰港澳和沿海優勢,近5年來,已累計舉辦重大國際展覽18個,涉及亞、非、歐、美四大洲。通過承辦“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聯合國國際攝聯第24屆黑白攝影展”、“第1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等多個全國性大展,深圳館走出了一條向專業化、國際化和規範化邁進之路。“我們主要還是打西部牌”,羅寧説,“陜西深處西部內陸,只能做西部文章”。他介紹,“高原·高原——中國西部美術展”是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自主策劃的一項大型系列展覽活動,每年都以“高原·高原”為主題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凸顯西部藝術精神,加強西部各省市及東西部地區間的藝術交流和美術文化互動,已成為西部地區區域文化品牌。其中2011年舉辦的“高原·高原——中國西部美術展中國畫年度展”被文化部評為“國家重點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
談及湖北美術的發展及地位,范迪安和幾位館長均認為,武漢是中部最大都市、“九省通衢”之地,湖北美術發展一直有著非常肥沃的土壤,濫觴之初就是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的,版畫、黃陂泥塑都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與宮廷畫、文人畫有很大的區別。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武昌藝專于1920年成立,開始進行現代美術教育,湖北美術在美術教育、創作、社團等方面都非常活躍,並面向全國輸送了新思想、新觀點。抗戰時期,武漢更作為全國美術中心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美術家,創作了很多表現抗戰民心和民情的作品,也涌現出李可染等一批重要的藝術家。改革開放後,湖北的美術創作、研究、美術館發展等都得到全面發展,也開始探索新的思維、新的主題和繪畫語言。如周韶華探索水墨的現代表現,用水墨來表現宏大的主題和時代精神,唐小禾在大型壁畫上的探索,均在全國美術領域佔據重要位置。他們認為,隨著湖北文化強省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政府投入和政策力度加大,必將進一步穩固中國中部的美術高地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