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中華世紀壇主辦,學院精神組委會協辦的“對象世界”小幅油畫邀請展在中華世紀壇舉行開幕酒會,本次展覽于1月20日至2月24日期間舉辦,參展藝術家近30位,展出作品多為風景寫生,參展藝術家都有學院背景。
展覽學術主持賈方舟前言中寫道:在學院,寫生是對造型能力的訓練,是習作性的。但對一個成熟的畫家,寫生應理解為創作的一種方式。所謂“寫生”,意味著他面對著一個有待進入畫面的“對象世界”。畫家是在與對象的交流中進入創作過程,是在主體對客體的認知、客體對主體的刺激中完成作品。畢加索在用立體主義語言改變對象的過程中,仍然要面對對象,就是因為對象世界是激發他創作的源泉,對客體的每一個改變,都來自於對客體的當下感悟和即時性體認。在這個意義上,面對對象世界的創造,和關在畫室裏的想像性創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
就藝術的傾向性而言,可以把藝術家歸類為四種:一種是以再現客體為目標,即熱衷於對對象世界的探求。換句話説,就是一個藝術家可以不關注自我,不介意自己在繪畫中有多少體現,但他必須最大限度地將客體再現出來,把自己看到的、感動他的對象呈現出來,而且把這個目標當成自己繪畫的第一要義,這就是寫實繪畫,或者説是再現型繪畫。這一類藝術家都是把客體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去追求去呈現的;第二種是藝術家把主體作為呈現的目標。就是説,對象世界並不是他的用心所在,對客體表現得如何並不重要,客體對他的價值只是“借題發揮”,借這個“題”發揮的是什麼?是畫家自己的內在情感,最終想要表達的是“自我”,是“我”自己的一種心境、一種思索。這一類藝術家即是表現型的藝術家,這種表現型藝術家真正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自我”。如同石濤説的,“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有我在”,有自己在,有作為主體的精神在,就是他的最高目標。這就是表現型藝術所強調的“主體性”。不管他畫什麼題材,最重要的都是呈現自我這個“主體”;第三種傾向的藝術家是既不追求客體,也不追求主體,他更在意的是繪畫“本體”。特別注重繪畫語言自身的完善,注重繪畫語言的純粹性和表達的到位。至於作品裏面有沒有“我”不重要,是不是完全表現了“客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繪畫本身,以繪畫“本體”為第一要義,即讓繪畫回到繪畫自身。在這一點上,抽象藝術中的冷抽象達到了極點;第四種傾向是前三種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表達一種觀念,也即把“觀念”的表達當成自己藝術的第一要義,當成自己藝術要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技術性的問題(指學院傳統的技術性)對他來説就是無所謂的事,只要能夠達到觀念的呈現,達到表達觀念的目標就是他的最高訴求。
從客體到主體再到本體,又從本體再到觀念,雖然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大體看到人類藝術的演進。但這四種類型並無高下之分,每種類型都可以産生它的經典之作。從視覺藝術的角度看,“對象世界”永遠會是激發藝術家靈感的源泉。就藝術而言,通往對象世界的路沒有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