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第七屆AAC年度影響力論壇于武漢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8 21:25:13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論壇現場

2013年1月17日下午,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年度論壇(武漢站)及年度影響力評選裝置多媒體組初評在湖北美術館舉行,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湖北作家協會主席方方、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青年策展人劉禮賓等嘉賓出席了文化論壇;其中魯虹、孫振華、方方、冀少峰、劉禮賓五位嘉賓擔任裝置多媒體小組初評評委,魯虹擔任組長,經過五位評選評委嚴密認真的討論和評選之後,2012年度裝置多媒體入圍前十名單出爐。

藝術中國年度論壇以“裝置多媒體藝術的變與不變”為主題,嘉賓們集中討論了裝置多媒體藝術在2012年的新趨勢與新發展,以及裝置多媒體多年來的材料、形式、語言的轉變和未來發展的思考。整場論壇的話題熱點在於裝置藝術新的發展趨勢以及大眾如何理解當代藝術,論壇由魯虹先生主持,他首先介紹了裝置多媒體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魯虹認為裝置多媒體在2012年的創作是非常強大的,它與架上繪畫相比依然處在一個等待騰飛的狀態,所以裝置新媒體影像藝術作為一種新生的藝術顯示出了非常大的活力,他談到“在整個發展的趨勢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西方引入來的新的藝術感,從新世紀是以來有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越來越中國化,對中國材料的引用,中國觀念中國中國思維,中國現實和中國材料的引用在各種材料中都可以看到。” 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也談到裝置藝術為中國當代藝術提出了未來的可能性,在未來最有活力的就是裝置和影像,如果今天的展覽沒有裝置和影像這個展覽是不可看的。青年批評家劉禮賓介紹裝置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近年來出現了新的現象,包括規模化創作、藝術語言的精緻化和唯美化以及過於虛幻化,而在這之後,裝置藝術開始和現實形成密切的關係;更多藝術家們開始針對這些現象對裝置藝術語言進行自我反省,在新的藝術形式下慢慢琢磨,回歸藝術本體。

毫無疑問,對於大眾而言裝置藝術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很神秘,孫振華在論壇仲介紹對於裝置藝術的理解應該以感性的生活經驗回到藝術的現場,個人經驗的回歸正是裝置藝術的魅力所在;他也談到裝置藝術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改變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觀念,主要包括空間互動、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的關係、材料媒介運用、給觀者帶來的感受、對於市場的態度等方面。

論壇中湖北作家協會主席方方女士則更多是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去感受,她談到傳統的藝術品更多是審美,作品呈現的是客觀比較多,而去歐洲觀看了雙年展之後強烈感受到藝術的變革,那就是審醜力量的加強,更多的作品是以一種審醜的方式出現,審醜帶來的東西比審美更有力量,雖然審醜的力量在增長,但觀眾接受它的時候並不是一種醜的東西,而是給觀者一種衝擊感。對於當代藝術的理解,方方女士認為大概有兩類,一種就是看了實物之後,“説不如看”,另外一種就是“看不如説”。方方女士也談到了文學作品也應該像當代藝術一樣注入更多的新思維。

對於裝置多媒體門類的評選,評委嘉賓們在討論中認為裝置多媒體是藝術中國多個門類評選中最具活力的,魯虹在論壇結束時感慨:“2012年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裝置多媒體大獎無論給予哪位藝術家,對其他十幾位藝術家都是冤枉,評上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沒有評上的絕不差,藝術中國主要是通過這個活動向大家推介當代藝術,這就是目的。”

在結束了廣州、武漢落地評選與年度論壇之後,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年度論壇將會在19日開啟重慶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