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青年策展人如何將“叛逆”進行到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7 13:29:0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青年策展人杜曦雲


YBA(Young British Artist的縮寫,英國青年藝術家)在英國乃至全世界都呼風喚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當今藝術世界的晴雨錶。回首2012年的中國藝術市場,幾場大型青年藝術家展覽“CAFAM未來展”、“青年藝術100”、“未來通行證”持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青年藝術家熱,這波熱浪一直持續到前幾天在尤倫斯剛拉開帷幕的“ON/OFF:中國年輕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

與YCA(Young Chinese Artist的縮寫,中國青年藝術家)一起活躍在藝術市場的青年策展人們,也隨著社會的多元化,顯示出來豐富的差異性,正是與老一代策展人相比之下顯現出來自己獨有風格的青年策展人,多數被這個愛貼標簽的時代烙上了“叛逆”的tag。都説策展人行業無標準,當代藝術又何嘗不是這樣?儘管當代藝術紛繁多變且無比包容,某些程度上青年策展人還是無法完全hold住策展界的話語權和資本,對於此,青年策展人所謂的“叛逆”該如何“逆襲”呢?又是怎樣將“叛逆“進行到底呢?

叛逆特點一:年輕無極限 策劃任我行

作為整體被打包,被命名的“青年策展人”,是概念化的。何為”青年”呢?

青年策展人杜曦雲認為“作為個體的青年藝術家本身就是彼此迥異並不斷自我更新的,正因為是‘青年’,對新事物和新思維往往更為敏感和開放;與年長者相比,也就更少成見和固化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青年’也意味著更大的可塑性,在未知的前方,隨著逐漸步入更加複雜流變的成人社會,‘青年’的變化也更加難以預料。”付曉東對雅昌藝術網説:“做空間站的時候我們就是隨時隨地會做我們認為是最新的最有可能性的現象,這是我們一開始的一個想法,我們可以試錯的空間,可以錯很多次,錯99次,但是只要有一次是一個新的可能性,我們就覺得這個事特別好。”如此看來,青年策展人除了與“當代藝術”一樣具有很多種可能性以外,他們還非常叛逆且勇猛地執著于策展,並且不斷提出質疑,當然叛逆的他們也同樣被外界所質疑。

當青春佔領了市場,人們開始懷疑青年藝術家會不會被提前透支?青年策展人同樣面臨這樣的質問和忐忑。如果你只認為年輕才是青年策展人的唯一的一張“青春牌“,那策展人陸蓉之就會完全顛覆這個概念,叛逆和青春從來都和她緊密相關的關鍵詞。這位第一次將”curator“譯為”策展人“的充滿活力的藝術工蜂,不管什麼時候出現都是以創意獨特且活力四射出現。不僅在外表上叛逆到底,在策展上也總是打破常規,創意無限。17歲時,陸蓉之就畫了一幅四十米長的《橫貫公路》長卷,還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20歲的時候,正值嬉皮年代的結尾,朋克時代的開始,陸蓉之每天兩包Dunhill(香煙),一瓶扁扁的小瓶子的XO下肚。現在的陸蓉之已經快要60歲,但是火紅火紅的頭髮飛舞著仍舊時刻宣揚著叛逆。她説“Viki Lulu代表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永遠不會變老的紅頭髮,要性感到底,這是對生命充滿了信念。

不僅外表要性感到底並且青春叛逆常伴的這位藝術工蜂在自己人生策展史的告別展《未來通行證》中坦言自己挑選藝術家的方式説:“我並沒覺得找藝術家特別辛苦,你看我的展覽,什麼樣的都有,做傳統水墨的,做新媒體的,我都喜歡。我不會像很多人把藝術説得那麼玄乎,我只看重藝術家的基本功,不管他用什麼材質做作品,我都要看他的功夫到底在哪。比如一個新媒體藝術家,就必須真的對新媒體有研究,而不是請新媒體公司來幫他做作品。”有人説在未來展中選擇阿信作為參展藝術家就是很好的叛逆證據,陸蓉之的展覽看起來似乎非常絢爛且顯得簡單卡通化,然而其中深刻的“叛逆與青春”卻需要我們認真的觀看和解讀。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