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剪花——央美文化遺産係剪紙創作展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7 14:00:2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央美術學院文化遺産學系剪紙創作展”于2012年12月16日下午3點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樓四層平臺開幕。本次展覽由喬曉光擔任學術主持,主要展出中央美術學院文化遺産學系10級本科生,12級碩士生、博士生的剪紙作品。旨在通過展示以剪紙為代表的民間藝術,鼓勵人們關注、支援和發揚民間美術。創作者在深刻品嘗民間美術豐厚底蘊的同時,發散思維,將剪紙藝術融入現代的都市生活,同時又不失傳統韻味。

剪紙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的藝術,在當代社會中出於一種被邊緣化的狀態,隨著一位位傳統剪紙藝術傳承人的相繼離世,真正屬於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已經瀕臨死亡。雖然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已經越來越受到當代人的關注和重視,但收效甚微。剪紙藝術是一種活態文化,靠著口傳身授的方式代代傳承。剪紙藝術的傳承需要人與人的銜接,道阻且長。作為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産學系的學生,我們不僅在課堂上聆聽、在臨摹和創作實踐中感悟剪紙藝術的傳統精髓,更想通過自己的力量使世人了解、品味這種藝術的魅力,這是肩負在我們這代學子身上的使命。

人文學院的學生以學習藝術史、文藝理論為主,卻不能阻礙他們創造出優秀的剪紙作品。這與剪紙藝術本身來源於民間、來源於普通民眾的特點有關,是一種簡單易行,但卻極富表現力的藝術。民間的剪紙藝術家絕大多是沒有受過文化教育、更無造型基礎的農村婦女。“能生娃就會剪花”,這句俗話絕不誇張。剪紙所具有的無窮魅力,並非來自高超的技巧,而是來自於剪紙人在創作過程中靈魂的釋放,以及古老傳統的沉澱。

早已融入現代城市生活的我們,沒有民間剪紙藝人的生活經歷,不可能創作出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即使是採用傳統的紋樣和手法,也只是對前代人的模倣和再現。但我們仍有自己的優勢,在學習和繼承傳統的同時,我們有著不同於老一輩人的新的社會和人生體驗,在學習傳統的同時,我們將新的思維和體驗融入我們的剪紙創作中,淡化了剪紙的實用功能,在繼承剪紙紋樣的傳統意義的同時,增加它的藝術性,使剪紙藝術散發新的光輝。我們將作品展示在公眾面前,希望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剪紙藝術的人們能夠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也能獲得對剪紙藝術的深刻認識和全新體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