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2012年11月26日上午11時,由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主辦的油畫係二年級“剖”主題解剖課彙報展在中央美術學院5號樓主樓展廳開幕。
繼2012年10月29日—11月12日“點線構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第二工作室城市透視課程彙報展”在中央美術學院五號樓主樓展廳展出之後,油畫係推出的基礎教學系列展第二場:以“剖”為主題的解剖課彙報展。展覽共展出雕塑作品共計15件,包括64釐米的的三維立體人體骨架、平面圖,以及不同研究方向的論文9篇。
此次展覽的指導教師為油畫係教員曹軼老師,其中部分展覽作品由油畫係邀請來講學的兩位外籍教師指導。2012年6月,油畫係曾邀請任教于紐約藝術學院和費城藝術學院的藝用解剖學者羅拉•菲卓爾(Laura Frazure)教授和麥克•羅斯曼(Michael Rossman)教授到系裏講學。在曹軼老師的協助下,兩位教授為研究生開設了為期兩個月的立體解剖課程,此次展覽也包含了研究生的部分課程作業。
美國當代的解剖教學進入到藝術學院的教學體系併發展成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觀念藝術盛行的時代背景之下。Golden figure是美國當代藝用解剖研究的學術權威之一,當安迪•沃霍爾在上世紀80年代創建紐約藝術學院之時,他也是創建人之一,有力的證明,即便是在當時觀念藝術盛行的時代背景下,這些人把藝用解剖看作藝術發展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門解剖技術或者是落時的學科。
當代藝用人體解剖這門課程吸取國際解剖教學經驗,意在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及從解剖的角度擴寬對藝術的理解,並且在學習方法上啟發學生養成對於藝術專業的研究精神和自主的學習態度。課程以三維立體為主的方式,通過帶領學生研究整個人體骨骼和肌肉在空間中的構建而更好的解決人體藝術的造型問題。這種立體的邏輯的思維方式是西方傳承下來的審美體系,不論是在傳統二維的油畫形式,還是雕塑或者抽象語言中這種觀念都顯而易見,而不少學生認識形體空間往往是平面化的,甚至做立體雕塑也是平面化的。立體解剖的課程將有助於學生轉變平面的思維模式,學會立體的觀察對象,學會在平面中立體的表達對象。課程還涉及人體藝術的造型語言。藝用解剖與美術史發展的關係強調學生學習藝用解剖也是從新了解藝術的根本要素及藝術發展史的途徑。
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為,按照7.5個頭長的藝用人體比例結構組建,身體各部分都按此具體的比例一一構建。先由基本的比例形態做起,逐漸反映出真實骨骼造型。利用骨骼連接和重力之間、運動之間的關係,通過動態、關節和運動的特點以及個體的肌肉,肌肉群,附屬物展現人體骨骼的運動和造型。最後,人體的表面和內在形體綜合在一起形成表現語言(造型語言)的藝術家案例分析。
油畫係的同學們通過學習如何製作60釐米的人體架了解到人體骨骼的比例結構與運動原理。課程中通過介紹“藝用人體比例”的含義及目的,讓同學認識到解剖的目的並非去圖示人體,而是探尋如何來認識人體。
據悉,此次課程彙報展將由2012年11月26日持續至2012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