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戴卓群卸任白盒子藝術館 段君出任副館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30 14:50:07 | 文章來源: 東方視覺

戴卓群

戴卓群,策展人、藝評人。2007年創辦《當代藝術》雜誌,歷任出版人、總編輯。長期從事文字及策展工作,撰寫與發表文化評論,札記若干。2009年發起並聯合策劃 “暖冬計劃”北京藝術維權。2010年起歷任北京白盒子藝術館副館長、執行館長、策展人。陸續策劃系列主題性學術群展及藝術家個展。

白盒子藝術館作為798藝術區最為重要的藝術機構之一,一直關注國內國際當代藝術的發展動向和最新思潮,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文化藝術的交流,並致力於跨界藝術的展覽展示、學術推廣、強調國內外藝術交流的互動與傳播。除展出國內外當代著名藝術家藝術作品外,還積極發現、培養、推出年輕的新銳藝術家。

近期,白盒子公佈人事變動,長期主持白盒子全面工作的策展人戴卓群將卸下一切日常職務,而青年批評家段君出任白盒子副館長,接手新工作。記者就此採訪了在白盒子履職近三年的策展人戴卓群。

年輕的機構

談及白盒子近期的人事變動,戴卓群表示,在白盒子履職近三年,不算太長但也不短,屬於元老級成員,篳路藍縷,確實有些心力交瘁,也希望能夠換換狀態。其實在年初就辭去了管理職務,只保留策展人身份主抓展覽工作,8月底徹底卸下在白盒子的任職,現在僅是以合作策展人的身份在參與部分展覽的工作,包括還有一些展覽的項目是很早就確定好的。

據戴卓群介紹,白盒子藝術館于2009年10月開館,由企業家孫永增投資創建並擔任館長,同時聘請了資深策展人顧振清出任藝術總監,保證了機構的高水準策展品質,顧振清為白盒子的良性運轉盡心盡力,在業內外贏得廣泛讚譽。開館之後的次年春天,受顧振清的邀請,戴卓群進入這家百事待興的年輕機構並出任策展部總監一職,隨後履職副館長,全面負責機構制度建設與展覽機制建設。

2011年9月,隨著顧振清的離開,戴卓群接手全局工作。白盒子對展覽結構進行了適時調整,同時團隊也進入了空前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在繼續主推中堅藝術家的同時,開闢了針對青年藝術試驗項目的積極發掘,並以兩週一個展覽的速度,交錯利用上下兩層空間舉辦了十多項個展和群展,其中既有閆冰、盧徵遠、婁金這類青年才俊,也有趙能智、焦興濤、石心寧這一類藝壇中堅。隨著“巴西當代藝術展”的開幕,我們看到了白盒子藝術館國際項目的發力。

談到對過往工作的總結,戴卓群淡然地説:胡適給人題字,喜歡寫‘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喜歡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喜歡寫‘功不唐捐’。‘唐捐’是佛經裏的話,意思就是泡湯了、白費了。功不唐捐就是努力絕不泡湯、絕不白費。一個人的努力,在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會生根發葉、開花結果。要認清成功不必在我,但努力必不唐捐。你無心插的柳,有意栽的花,遲早一一兌現。從我第一天走進白盒子,就跟團隊講了一個基本的工作態度,那就是功不唐捐。白盒子作為一家年輕的機構,三年多的努力和求索,我們眼見其成長。

開放性的營利機構

在白盒子建立之初,由於自身定位的問題,在相當一段時間處於矛盾和糾結狀態,非盈利性機構?美術館?畫廊?無從歸屬,往往為名所束。戴卓群上任以後,根據白盒子自身的條件和現狀,提出了“開放性的營利機構”的定位,並得到孫永增館長的肯定與支援,開始將空間定義為一個以學術為導向的綜合性當代藝術中心,既堅持學術路線,又拓展商業空間,“開放性”強調了機構的態度與形態,也就是一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沒有僵化的目標和定位,永遠在蛻變和更新中的機構。

戴卓群坦言:“空間不能自縛手腳,既要孜孜以求於學術,更要大膽做商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白盒子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歐美藝術界像蛇形、白立方、高古軒等一流商業畫廊,他們在學術推動上並不比美術館差。這得益於他們自身強大的營利能力,因此對於機構來講,只有充足的資本實力才是品質的保證。”

在對白盒子藝術導向的把握上,戴卓群強調多元價值、相容並包的思路,但同時在成脈絡的研究性項目中探求一種建立在國際視野和現代性語境中更新自身文明資源的取向,這也在白盒子一路走來的展覽路線圖中隱現。

未來的計劃和工作

以後將會更多以獨立個體的身份開展實踐,畢竟對於策展人或者從事創造性工作來説,機構的工作中大量日常的、隱性的事務,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位,可謂事無巨細,一旦投入,精力往往被無情的消耗。今天國內藝術機構的生存環境依舊是非常惡劣的,我對任何堅韌地守護這一領域的工作者抱有無比的敬意。

當然,之後做為合作策展人的身份,跟白盒子展覽項目方面的合作還會延續,只要力所能及,依舊會盡其所能貢獻綿薄之力,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援白盒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