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書畫造假手法高 借“石魯遺作”牟利4000多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6 09:12:11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導讀

書畫造假,自古即有,而今,小小的一條以文化命名的書院門,就造假而言竟有“江西幫”和“河南派”之別,但不管哪幫哪派,技有小別,目的大同。你只要去,要誰的字有誰的字,要誰的畫有誰的畫,而且檔次有高低,價格分廉昂。要是那個書畫家用的是專用紙,不好意思人家用的就是你用的專用紙。前一段時間聽一個拍賣行的朋友説他們老闆從北京運回來價值近2億的字畫,用的是防盜的車,還雇用專業的保鏢,也是,內容一旦空泛乏味,人家一定會動心思在形式上做足文章,要不然,你能信麼?你敢買麼!但是,不管信不信,買不買,書畫收藏首先得保證自己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眼睛,用真金白銀換紙製品,這玩意,信誰都不如信自己。曾經有幸在香港的一個文化公司搞的鑒定會上見幾個在全國都很有影響的老專家做鑒定,晚上被安排和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專家同住一間房,老專家一回到房子就開始寫他那頗具權威的鑒定書了,從晚上九點寫到淩晨一點多。後來才知道,客戶要得到專家的鑒定書需要交3000元人民幣,而專家們提800元!你不信自己,你還能信誰?那麼,相信自己,就讓我們從了解造假入手。

前幾年,河南警方破獲一個震驚一時的造假大案,兩個河南農民夥同造假者一手炮製了上千張“長安畫派”創始人、國畫大師石魯的“遺作”,並到北京大張旗鼓地開研討會、辦展覽,再經名家題跋、簽字,上千幅贗品堂而皇之地進入書畫市場,案發前已牟利4000多萬元,可見造假者之倡狂。其實,中國書畫作偽歷史已久,從魏晉南北朝到民國時期的1000多年間,一直沒有中斷過。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火爆,書畫作偽不但愈演愈烈,而且形式更能與時俱進,手段翻新與科技進步同行,甚至有業內人士稱,拍賣中上億元的天價藝術品中也不乏偽作。

書畫造假方式方法

書畫造假傳統的方式、方法大致不外“摹”、“臨”、“倣”、“造”四類,而其中摹與臨、臨與倣、倣與造,還都有著相互勾連的關係。此外尚有代筆一類,略近倣造,但性質又不完全相同。摹是最易得形似的:①先勾後填;②不勾徑自影寫;③勾摹兼臨寫,又修飾之。勾填大都用以摹書,古法先用涂熨黃蠟較透明的紙(稱為硬黃)蒙在原跡上面,以淡墨作細線,依筆法勾出一個輪廓來,然後取下,以濃淡乾濕墨填空成字,所以也稱為雙勾廓填。第二種以紙蒙在原件上,徑用濃淡墨依樣摹寫,一般用於摹工筆勾勒繪畫。第三種亦大都用於摹書,先勾淡墨廓後,再用一筆在廓中摹寫(有異於不見筆法的填墨),碰到虛躁筆鋒處才略為填作。純粹的對臨,是不可避免會稍離原作的形貌的。它的方法是把原作放在案子前面,邊看邊臨。對一些草書和寫意的畫大都採用此法,可避免勾稿映看易致死板的弊病。倣作一般是沒有藍本的。作偽者憑自己的想像,倣學某人筆法結構,自由寫作而成,也有容易欺人的一面。其中也有雖有原本而作偽者略取大意,亦可謂之倣。有一種根本不管某人的作品是怎樣,隨意憑空偽造,寫上一個名字就算數。見得較多的如宋代岳飛、文天祥,明代海瑞的一般書法,具體的有元代泰不華的畫石,薩都刺的花鳥,楊維禎的雞,明代方孝孺的虎、松等軸。如泰不華(即達不花)以下四人,根本未聞他們是會作畫的,這種明明不可能有的事,稍有美術史常識的鑒定工作者,是聞而知其必偽的,所以也最容易辨別出來。作偽書畫還有一些地區性的問題,例如所謂“蘇州片”、“揚州片”、“紹興片”、“廣東貨”、“河南貨”、“湖南貨”、“江西貨”等等。蘇州片大都倣趙伯駒、仇英一路工筆青綠山水長卷。揚州、紹興多倣地方名家,如明代紹興的徐渭、陳洪綬,清代揚州的僧原濟、鄭燮等人的作品。山東濰縣也有作鄭燮偽畫的。廣州有一種臆造的宋代佛像畫,大都設色濃麗。河南貨多作蘇軾、岳飛等名人偽書,也有將粉箋揉碎成冰裂紋的,極為下劣。湖南貨用綾絹作明清偽畫,畫法亦劣,綾色往往焦黃。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