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法國奧賽博物館珍品下月16日大規模上海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07 17:37:5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 法國奧賽博物館珍品下月16日大規模來滬展出

■ 包括米勒《拾穗者》庫爾貝《泉水》等87件畫作

在代表作《拾穗者》中,米勒採用橫向構圖描繪了三個正在彎腰低頭拾麥穗的婦女形象,作品風格純樸渾厚,具有撼人的力量,羅曼·羅蘭曾評論説“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女神”。

庫爾貝的作品《泉水》描繪了山泉間一位裸女的背部,庫爾貝主張結束矯揉造作的藝術,這幅作品並未讓模特兒擺出優美的動作,而是從背後畫她,包括缺點也如實呈現,有著一種真實之美。

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大量印象派畫作而知名,同時,奧賽博物館同樣是收藏法國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畫作的重鎮。11月16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的“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大展將會展示難得一見的米勒代表作《拾穗者》、庫爾貝的《泉水》等赫赫名跡。

昨天和前天,專程到中華藝術宮考察展覽場地的奧賽博物館國際交流部主任奧利弗·西瑪(Olivier Simmat)對早報透露,這一大展只是與中華藝術宮合作的一個開端,“這次展覽我們會觀察上海觀眾的反應,如果效果很好,我們很願意每一到兩年與上海進行交流展覽,包括帶來大量印象派畫作。”

有實地來到奧賽的感覺

“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是為慶祝中華藝術宮開館,而由中華藝術宮和奧賽博物館共同策劃舉辦的大型藝術珍品展,匯集了奧賽博物館珍藏的87件珍品畫作,總估價達1.85億歐元,展覽以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為切入點,集中圍繞巴比松畫派、自然主義、現實主義和寫實主義等藝術流派展開,通過柯羅、米勒、庫爾貝、博納爾、勒帕熱、羅爾、雷諾阿等代表作來展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繪畫藝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米勒代表作《拾穗者》、庫爾貝的《泉水》。《拾穗者》中,米勒採用橫向構圖描繪了三個正在彎腰低頭拾麥穗的婦女形象,作品風格純樸渾厚,具有撼人的力量,羅曼·羅蘭曾評論説“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女神”。庫爾貝作品《泉水》描繪的是山泉間一位裸女的背部,庫爾貝主張結束矯揉造作的藝術,這幅作品並未讓模特兒擺出優美的動作,而是從背後畫她,包括缺點也如實呈現,有著一種真實之美。中方策展人李凝表示,這幅作品與米勒的另一作品《牧羊女與群羊》並非最初的選擇,而是後來由於幾件作品無法參展而重新選擇的,但這一選反而選出了更經典之作。據介紹,展覽將在中華藝術宮一樓17號展廳對外展出,近1500平方米,奧賽方面根據展覽作品的不同風格,共為展廳設計了3種色彩(綠色、紅色和紫棕色),綠色代表自然主義,紅色代表古典,而紫棕色則喻示博物館經典之作,策展者希望觀眾觀展時有實地來到奧賽的感覺,“事實上,由於奧賽正在維修,這一展覽一年後才會在奧賽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

據策展人透露,展覽分為8個章節:“風景:從柯羅到庫爾貝”、“米勒”、“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畫家‘夢蝶’”、“布爾喬亞的低調魅力”、“孩童”和“蒼生疾苦 振臂一呼”。其中,既有藝術家個體和單個藝術題材的專題,也有注重對比的綜合章節——通過展中展的靈活方式,多角度反映“法國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等在19世紀特殊歷史情境下的形成、發展與衍化,進而探討藝術與自然人文、社會更疊、時代變革之間的微妙交融。展覽將持續至明年2月28日。

合作因中華藝術宮重要

對於“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大展將在中華藝術宮舉辦,奧利弗·西瑪説,上海有關部門去年底在法國考察時提出了想法,當他們聽説這一展覽將是世博中國館改造成的中華藝術宮大展時,很快就答應了,“因為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新開辦的中華藝術宮的重要性,奧賽博物館其實也很年輕,只有‘25歲’,奧賽博物館不可能把自己的珍貴館藏放在一個一般的展廳裏,而中華藝術宮的儲藏室、展廳的硬體確實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西瑪説,今年2月來滬第一次洽談時,中華藝術宮還是一片工地,這次來卻完全不同,“所有的角落都和奧賽博物館一樣的標準,中國的建設速度很讓人震驚。”

據介紹,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起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藝術作品,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具、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印象派名作。西瑪表示,之所以選擇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作品到上海展出,也是讓上海觀眾知道奧賽並不是只有印象派畫作,“奧賽平時有不少中國觀眾,也有很多展品在世界各地借展,如果這次展覽的反響非常好,我們很願意今後每一到兩年都與上海進行合作交流展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