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耿建翌首次回顧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8 14:01: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9月7日至10月12日,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展覽《無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耿建翌是中國當代藝術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深具開拓精神的藝術家之一。他廣泛運用了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並針對那些“人類處境”誇張的問答給予了作品內在的統一性。此次展覽是其在國內美術館的首次回顧展,展出自1985-2008年23年間的各類創作逾百件。包括早期繪畫,以及1990年代末期以後至新世紀2000年代的各個影像圖片系列、文件檔案,現場還可看到多件裝置。

中國當代藝術的符號中有很多笑臉。奇怪的是,能夠在始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新藝術“笑臉大軍”中留下印記的,都是大笑和狂笑。同樣是那個時代見證人的耿建翌,卻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他的表達更多的是隱忍和平靜,可貴地保持著開拓精神。

更可貴的是,在此後20餘年,他一直持續著這種精神,探索著如何表達自己的體驗。他廣泛運用了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並給予了作品內在的統一性。這種統一性是針對那些人類處境誇張的問答,旨在喚醒觀眾對於“發生了什麼、正在發生什麼以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的清醒意識,並通過作品的那些微小普通的細節,對自己保持一種清醒狀態,我們的存在和潛在的清醒意識開始浮現。因而,他的作品有著超出本身的價值和衝擊力。

耿建翌《第二狀態》1987年 布上油畫

《第二狀態》探討被看與觀看 

此次展覽涵蓋了藝術家23年間的各類創作:繪畫作品,包括早期繪畫,如《第二狀態》、《永放光芒》、《花邊》等,以及90年代末期以後至新世紀00年代的各個影像圖片系列,如《臉》、《受光部》、《書頁》、《水影》、《浮水印》、《證明》等系列;文件檔案部分,如《他是誰》、《確有此人》、《表格和證書》等作品;書形式的作品,包含《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泡》等;影像類有《四個過場》、《視覺的方向》等;現場還可看到多件裝置,如《廚房》、《45度》、《沒用了》等作品。雖然這些作品極其多元化,甚至讓人難以辨認它們出自同一個藝術家之手,但觀者依然可以發現,耿建翌將生活中各種有趣、令人激動或具有誘惑力的事物作為素材進行創作,作品充滿了平淡和真實。

《表格與證書》流露出歷史意味

耿建翌獨愛用“舊物”探討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作品《表格和證書》就是在探討“距離”,更可視為另類的肖像作品。這些表格來自於1988年黃山會議,“我收到的材料中有一份參加黃山會議的藝術家、批評家的名單。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那時候我知道高名潞等人正在籌備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於是我就把我早些時候自製的表格發了出去。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現代藝術展組委會發出的,只有幾位藝術家意識到有問題,比如説黃永砯、吳山專、費大為。我把藝術家、批評家郵還給我的‘表格’在黃山會議上展出,還給藝術家發證書。那時候大家比較寬容。”如今這些表格上的真實內容,更像是藝術家的一張張“素顏”。

表格的模樣真實可靠,姓名、性別、家庭人口情況、受教育過程等等,一切看上去讓人沒理由不去相信。那些如今在當代藝術圈裏聲名顯赫者,大部分默默回應了。表格上提出的問題有“你最喜歡的動物/食物/音樂是什麼?”“你最喜愛的人?”朱青生、殷雙喜等均誠實表達了自己的偏好。侯瀚如的回答顯得審慎真實,比如在“生活方式和思想傾向”一欄中填寫:“儘量活得好一點,但為此要累很多。對新鮮的東西有好奇心但不太大,習慣先看看再説歷史,再決定。”費大為倒貼照片的行為以及後面的回答,則是明顯看穿了耿建翌的把戲,並以此為一個戲謔的自我表現,在家庭人口組成的姓名、關係、職業、思想傾向一欄中依次填寫:沙和尚、關係不清、看門人、傾向無政府主義;雷鋒、關係不清、跑堂、傾向犬儒主義;畢加索、曾孫、表演藝術家、傾向不清。

《表格與證書》讓一些重要的痕跡被保留下來。在1988年這一事情發生時,並沒有人把這些當作藝術品,而今,統一鑲嵌在白色鏡框裏的表格,讓觀者發現了人與人不同和相同之處。形式上的改變與時光的沉澱,和那些已經成名或無所謂成名與否的人,讓這些文獻流露出了帶著歷史意味的光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