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66歲退休美術師10年畫就《古城重慶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3 11:16:01 | 文章來源: 重慶晨報

功德

十多年前,重慶科教文化公司美術師陳德君在電腦和頭兒的前後夾擊下,面臨後半生的重大選擇:在電腦時代,美術字寫得再好,圖畫得再好的傳統美工,都得歇菜,這時頭兒發話:美工沒什麼活兒幹,你乾脆兼職噹噹保安。老陳一想,我是藝術家,就提前內退回家畫畫,“當時只有200塊錢的工資,50塊的醫藥費,我就真成了個二百五了”。

小時候經過七牌坊,還有在湖廣會館同學家裏伸手撕開糊在木雕上的《人民日報》,他就驚嘆這些石雕和木雕之精美。“退休前我就開始畫了,我的定位是畫一幅歷史文化山水考古紀實長卷”。他參考過清代的重慶地圖、英國人拍的重慶全景圖、長航的川江航道圖。“現在可以説,它們有的,我都有,它們沒得的,我也有”。

2005年他畫的第一個版本是紙本,長3米,高1米多,拿去《今日重慶》雜誌亮相,對方一看,不相信:這是重慶呀,這麼漂亮!老陳説,這就是重慶,對方説太好了,就刊登出來了。

大畫一齣,驚動僧俗。德高望重的高僧惟賢法師多次看過,説這是積大功德,還給他講了好多寺廟如覺林寺(即現在的報恩寺)的故事,“惟賢法師的親師太虛曾經説法的長安寺和惟賢住持的慈雲寺,都是我畫的重要景點。有一次他在合川休養,我去看他,他説,慈雲寺莫要給我畫脫了喲”!

三峽博物館前館長王川平到他家看畫,既像考官,又像講師,“哪一點我為什麼要這樣畫,他都要問,同時還給我講了很多新東西,所以我的每一個細節都有講究,都有來歷。”著名演員劉德益這時已官至“傻兒司令”,説你這個畫,拍個電視劇都行,並題辭“渝州之根,山城之墨”。

白絹

最新完成的升級版《古城重慶圖》畫在長長的透明白絹上,像逝去的時光一樣艱難而緩慢地展開。多年來,畫友武輝夏、港橋賓館老總劉德華和學生曹兵一直給老陳撐起。曹兵更是到北京多方尋得這匹白絹送他。

此畫時態截至清末民初,就是重慶第一任市長潘文華建市之前。“潘文華建市,1926年籌備,1929年正式建市。他一建市就拆城門、城墻修碼頭、公路,建市後就沒有城門可畫了”。跟紙本相比,絹本更加細化了老城門和碼頭的生活空間,湖廣、陜西、江西會館九大會館和很多幫所,比紙本畫得更細。

我們看到第一艘進入川江的外國輪船利川號泊在龍門浩,民生公司第一艘輪船民生號泊于朝天門水邊,這是我們的船。“王家沱是日本人在北京和清政府簽的,租30年;龍門浩碼頭是英國人通過中國買辦從地方政府租的,99年,包括九堡18灣,便宜,簡直比買小菜還便宜”。

老陳像數著家裏的櫥櫃門一樣親切地數著白絹上的一個個城門。“現在大家都曉得我們重慶的城門九開八閉共17個,其實不然。有些城門進去之後,裏面還有門,朝天門三個,東水門一個、太平門兩個、儲奇門兩個、金紫門一個、南紀門兩個、通遠門兩個、臨江門兩個、千廝門兩個,加上8個閉門,一共25個城門。”真是門門門,麻熟人,想不到,老城門像電信和麥當勞一樣,也整套餐。

我們看到若瑟堂和惟賢法師當年曾聽太虛説法的長安寺,一堂一寺還有關係。相傳長安寺在現在長江索道邊,石牌坊上有蘇東坡題寫的“第一山”,大門前有四米高的四大天石雕像,寺裏還供著三尊銅菩薩。有一年長安寺遭了火災,有點敗了,外國傳教士看起了這塊地盤,通過北京清政府總理衙門的關係,改寺為教堂。“但這是全城制高點和風水寶地,重慶八省會館和市民不幹,就把它搗毀了,後來洋人扯皮要索賠,官府拿不出錢,還是八省會館出了錢,老外就買了現在七星崗若瑟堂這塊地,修起了教堂,但只能看嘉陵江,不像長安寺,兩江盡望”。

從上到下,從北到南,長卷最後畫到浮圖關、珊瑚壩、文峰塔一線結束。珊瑚壩河灘上,一隊縴夫正吼著川江號子拉船,在他們旁邊,是像電桿一樣豎立的航標燈,老陳説:“當時這叫天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