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李志強彩墨作品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23 17:16:1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沉史浮生》— 李志強彩墨作品展現場

 

《沉史浮生——李志強彩墨作品展》于2012年4月22日在今日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由中國著名美術批評家賈方舟先生任策劃及學術主持。

同日《李志強彩墨作品展學術研討會》在展覽現場召開,陶咏白、劉驍純、賈方舟、皮道堅、陳孝信、王鏞、鄧平祥、王林、魯虹、朱青生、徐虹、王端廷、楊衛、杭春曉等十余位國內著名美術批評家、策展人、美術史研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

此次展覽中展出的是李志強自1993與199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兩次個展之後,潛心研究並創作的50余幅彩墨作品。以“沉史浮生”命題,是來自於兩個方面:歷史主題與現世生活。在歷史主題中,呈現的多是金戈鐵馬、沙場廝殺的宏大而悲壯的場面,而在市井生活中,呈現的多是消費主義商業時代的五光十色,都市人的悠閒與平靜。一張一弛、亦古亦今,似在時空縱橫的經緯線上編織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轉型與人生的沉浮。

從1981年(美院畢業創作)李志強開始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彩墨畫創作開始,他便與這一藝術形式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後的1991年,他和其兄李志國與作曲家鮑元愷合作的《炎黃組畫》同樣延續了彩墨畫形式,而那次合作産生的影響至今對於他在創作題材與精神歸屬上仍然深刻。此後的20年間,他在進行油畫、水墨、岩彩、壁畫等藝術形式的創作之餘,始終沒有放棄對彩墨畫的探索,風景、人物、動物、靜物等各種題材都曾涉獵。1995年之後,李志強對個人的藝術創作進行了反思,並且進入了漫長的創作培育過程。

培育的過程從藝術本體入手,同時在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上,李志強為自己設定了一個難度系數很高的挑戰,他清楚自己的目的所在,也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所以他不管別人怎麼説,十幾年來排除一切雜念就想著創造作品。他堅信真正的藝術能夠超越爭論、永不過時、具有人文精神並終將屬於世界。

在藝術形式上他選擇了彩墨畫,而在解決筆墨與顏色這個難題同時,還要解決造型、空間、張力等一系列涉及到觀察方法、創作手段、繪畫觀念的問題。換句話説,李志強試想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方法,在解決中西方相關繪畫原理的同時,重新解釋傳統並繼承傳統;用一種根植於民族文化和體現民族自信的繪畫作品,去實現中西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

“彩墨”是李志強採用的表現手法和語言特徵。“彩墨畫”這個概念曾經在上世紀50年代初使用過,後來被廢止,一律稱“中國畫”。80年代後,“中國畫”在很多場合又被“水墨畫”所取代。但從媒介材料的角度看,李志強重新使用“彩墨”這一概念的用意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要在時下的水墨主流中強調和凸顯色彩的語言魅力。

事實上,進入20世紀以後,“色彩”就成為以墨為主的傳統繪畫的一個革新課題。從林風眠這一代起,就不斷有人在嘗試探索。但時至今日,在強大的水墨潮流中,色彩依然是一個“支流”。在傳統繪畫中,色彩既是一個當代話題,又是一個十分久遠的話題。從傳統文脈看,唐宋以後,文人畫漸成主流,賦彩畫退居次要。久而久之,我們的繪畫傳統似乎就變成了“文人水墨”的一枝獨秀。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