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靜能——中國當代藝術展”在對畫空間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7 20:03:5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彭薇  《玉堂富貴圖》

早春三月,對畫空間迎來了2012年開春之首展——靜能——中國當代藝術展。走過風雨兼程的三年,畫廊一直秉承著自己的理念,尋找著當代藝術圈裏獨樹一幟的藝術家,在為成熟藝術家搭建市場橋梁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發掘年輕一代的新秀,是機遇、緣分,也是相同的價值觀,使得我們在這同一的舞臺上不斷地相遇、對話,而對畫空間的宗旨便是在“畫中有話”裏,尋覓著新的更多的可能性。

3月17日,靜能——中國當代藝術展,由中國美術館策展人柳淳風策劃,邀請中國當代藝術圈裏14位藝術家參展,分別是陳志光、關偉、李繼開、馬丹、馬嬿泠、毛旭輝、祁志龍、茹小凡、申玲、彭薇、葉永青、于凡、許仲敏、張琪凱。展覽將持續至4月23日。“靜能”在這次展覽中被歸納成為一種新文人式關照社會現實所呈現出的藝術形態。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在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裏,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回頭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在充斥著各種浮華的混沌外,藝術家又在以何種方式對社會對自我進行觀照?複雜強大的現實變化像吸盤一樣聚集了當代藝術家的注意力,使得他們不得不研究現實本身和社會急劇的變化。這已經成為藝術家們借助作品反映時代特徵的表達方式。具有傳統文人精神意識的藝術家不斷追尋中國文化屬性的回歸,同時表現複雜多變的社會現實,使得他們的作品呈現出具有安靜爆發力的特徵,與所謂點子化的後殖民主義觀念性藝術作品大相徑庭。在藝術方法上,他們更願意真誠的使用“手藝”來創作作品;在觀念上,也只願表達他們所能觀察到、感覺到的真實自我和現實,體現出新一代知識分子藝術家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洞察力。

本次群展展出的30多件作品,表現形式包括了架上繪畫、雕塑及裝置藝術。茹小凡在畫“花”的行為裏去探求生命的榮枯與永恒;李繼開以“小男孩”的形象反映著70’後的孤獨、傷感;馬丹,其內心後花園式的童話般描繪;馬嬿泠,其接近禪宗般的歷練創作;毛旭輝的悲劇氣質;彭薇的古代服飾寫真;許仲敏暗喻著自我解救式的精神修行……這種于無形當中強大的力量似乎都以“靜能”為主題縈繞在觀者的冥想中。在語言上,藝術家敏感的內心世界在作品中表現為一種多變的、浮動的形態,也具有與現實世界在視覺上的關聯。祁志龍展出兩件近期的新作,其風格基本沿襲了以往,這一組被命名為“中國美麗”的作品,是祁志龍繼“消費形象”及“中國姑娘”後的第三系列。與祁志龍相較,申玲的作品便是介於表現與印象之間的寫實,其肆意的筆觸與色彩的張力,便是回到律動的生活中來振顫一下最真切的體會。關偉的作品“沙灘上的遊戲”系列是關偉因北京的工作室兩度被拆後回到澳大利亞而創作的。其身心從受到巨大衝擊後的緊張回歸到了平靜安寧的狀態,“佛國凈土般的描繪”更是創作中的修行。然而在於凡的雕塑創作中,明顯感覺到的是所表現事物的“去個性化”“去特徵化”的形式轉變。在“白馬與水兵”系列裏,表情木訥的“水兵”,體格纖細的“白馬”,觀者皆能意識到藝術家在試圖尋找自然萬物一般的準則的可能性。從參展的多位藝術家作品氣質上來看,“靜能”——這種看似安靜、靜止的能量,映射著優秀藝術家文人化敏感的內心,成為一種新型的藝術表徵。“靜能”源於靜態卻超然于形。

于凡《白馬與水兵》

馬嬿泠《何日君再來》

李繼開《兩個少年》

張琪凱的裝置《無題》、毛旭輝的《紅色背景的兩把椅》、《兩把靠背椅 黑白》

陳志光《小螞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