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畫展過後我們學到了什麼:剖析“畢加索現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2 17:24:32 | 文章來源: 光明網



我們講,這就是畢加索的魅力,如果不是遇到場館裝修,我們還不一定能夠請得來。這就是世界的畢加索,這就是在世界範圍內成功的畢加索的底氣。所以我們講,畢加索中國大展,除了藝術,最值得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反思。畢加索為什麼可以這樣,齊白石為什麼不能。全世界都在拿錢宣傳畢加索,宣傳畢加索背後的文化與價值觀,我們自己花很多錢去辦齊白石的展覽,別人還不一定買賬。

面對畢加索大展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與質疑,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反思,當然除了反思,更為重要的是一種行動。我們需要通過這次展覽,廣泛地引起大家對我國文化藝術及其産業發展的一些思考,對中國文化藝術走出去的深入研究與反思,從而在充分認知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通過文化藝術交流,形成審美共識,在世界産業與文化藝術經濟的大架構中,構建與世界接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方略。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的是,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競爭能力最為持久的載體。文化藝術的價值在於交流,而交流的基點在於品質。畢加索世界範圍內的成功,其研究體系與全球推廣機制對我們的啟示可以説是深刻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只有在全球化視野下,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廣泛國際交流,建立文化藝術發展的共識,利用市場機制整合全球性資源,架構民族文化藝術的核心價值觀,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思想體系、發展模式,探尋民族文化藝術産業的路徑,才會為民族文化藝術産業的發展注入靈魂。

其次,我們還要研究國家戰略與市場機制的關係。可以説這次展覽,不僅開創了國際文化發展交流的新模式,而且通過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不同機構與組織,在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包容進化中的作用。同時,也為利用市場機制,進行全社會美育工作探索新路,通過“點燃畢加索、思考畢加索、培育畢加索”這一主線,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文化藝術美育的平臺,還能更好地在青少年中形成一個尋找發現與挖掘培育中國畢加索的長效機制。

畢加索大展考量的是我們認識自我的一種勇氣。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