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海魂、畫魂、靈魂——品讀賴為朝《海魂》系列水彩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1 15:47:33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在賴為朝的水彩作品《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藝術修養和實力的畫家,他在畫的層面表現了水彩畫的技巧,又在畫中錘鍊自己的心智,利用水與色彩的和諧配搭提升自己的眼界,他認為:所謂的大小與正邪不僅在於眼界之中,更在於人的心智之中,同時,由於這樣的認知,他更懂得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道理,即是抬起腳跟立不穩、大踏步跨走行不快的道理。賴為朝從事水彩畫創作不是憑一時之熱情,而是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從《眺》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努力體悟和表達的“自我”形象,這形象就是超然如塵、出入于外。這件作品中的“自我”形像是一種覺悟,是賴為朝寶貴的自我覺悟,這種覺悟會引導他去尋找屬於他自己的內心答案和藝術圖式。另外,從《眺》的畫面中也可以看出賴為朝是一位內斂、清凈、尚善的畫家,他憑著自己清凈的心準確地表現自己想表達的情境,讓生活和精神深植於心,在冷靜沉思後面對自己的作品,在沉靜中辨認方向,決定過程與回歸。在《眺》中,他將大海的博大與鷗鳥置於禪意的空靈與安靜之中,並將自己納于神光之內和虛無之外,使之在作品中産生對應與互補,形成畫面內在的聯繫,這種對立且和諧的畫面情境,正是賴為朝當下的心境。

生長于南海之濱的賴為朝對海和海上的事與物有著特殊的情感和體驗。東臨南海之濱這片土地,每天曙光先照,讓自幼便時常在海邊戲浪玩耍、追魚捉蝦、撿螺擲貝的他,滿懷生命的力量和靈感。然而半輩子在生他、養他、育他的家鄉觀海、師海、畫海,又讓他的性格充盈著大海般內斂而澎拜的人生激情和沉思。可以説,賴為朝是愛海、知海、懂海的,他在自己的每一幅水彩大海作品中,寄託了自己一生的夢想與追求。作品《眺》被他鏤刻入了一種精神——像那些航船一般航行,哪怕歷經磨難,哪怕是風雨漂泊而路漫漫,也不會泯滅他心中那股“上下求索”的精神;同時他在作品《白光》中,也鏤刻了一種精神——像人生一樣,通過畫面的質感與光線的流動,探測空虛與虛空的可轉換性和順應性。畫家賴為朝將大愛融入生活的細節之中,又將之鏤刻在自己的繪畫作品裏,並將“光”與“影”和“愛”與“不愛”換一位置來論證人生的短暫與永恒、生命的冷酷與溫曖,讓情感在作品中盡情渲瀉,讓愛在觀畫者心中噴薄,表達畫家對大海和人類命運的詩性關懷和深刻理解。觀《白光》的畫面,不難發現, 《白光》是白光與黑光的混合體,是畫家的生命體,也是當下的宇宙體,是來自於生活、來自於現實的,可見賴為朝在這幅作品中,鏤刻了一種“知行合一、正大方圓”的精神。

在賴為朝《海魂》系列水彩作品中,我們會領悟到藝術的神奇和博大。他融合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勾、勒、皺、擦、點等筆法和烘、染、潑、積等墨法,借鑒西方現代油畫的光影、虛實等技法,吸收了壁畫的構圖方法,獨創了一套描繪大海的水彩技法,以富於創意的繪畫語言生動地表現了大海奇雄的氣勢、廣博的意境和強勁的韻律。觀畫者面對他的水彩大海,仿佛站在南海之濱或航船之上,面對與蒼天、與地平線相連一體的宏闊的海面,時而浪濤恢宏,時而浪花濺雲,壯美奇偉卻難以言表,不能不震撼于宇宙的無窮、海洋的神奇,同時也感動於一種涌動的熱情與博愛。

與大海有緣的賴為朝癡迷于大海的博大精深,他把身、心、靈都投入到對大海的解讀與禪悟之中。所以,他毫無功利目的地臨摹、描繪著熱愛的大海,近似參禪。觀看他的《海魂》系列水彩畫作,道出了思慮滌凈有緣人的智慧花朵,落入自情溪流所漫溢出來的心香。從道家角度看,這是禪定的境界,修虛而內靜,由靜生凈;從畫家角度理解,是畫家繪畫過程中創造的“畫我兩忘”的境界。也就是説,畫家的心靈純凈的程度,決定著其本人繪畫藝術的境界和成就。作真畫、悟真趣的滌濾、修心會不斷地昇華、完善一個畫家的心靈,心靈的光芒會催生繪畫藝術的心光,可以説心光是繪畫藝術創作的航標燈,它指引著畫家走向藝術創作的高地和彼岸。賴為朝就是一位在用心靈作畫的畫家。他努力、執著、投入,幾近極致。因此,其畫筆之下的水彩大海充滿神氣和靈光。同時,他又是一位以一顆超出物外或世外的平常心作畫的畫家,有創新、有個性,他追求“畫即吾魂,吾魂即畫”的藝術精魂。記得他曾對我説過:“我喜歡大海是因為大海的寬容!喜歡大海是因為大海每時每刻都在傾聽著人類的快樂與哀傷,如果經常去看看大海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此生,我將用心、用靈、用魂去描繪大海,用愛去鑄就我的海魂、畫魂、靈魂。 ”賴為朝懷揣著理想和信念,辛勤地耕耘在他靈魂的家園,用宗教般的畫魂去描繪和臨摹著大海。我們期待他的海魂、畫魂、靈魂,三魂合抱,形造之神合一,融匯交輝,創作出更多攝取人心、啟迪人類的水彩大海精品!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