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聚焦青年美展:輝煌如何繼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29 11:04:03 | 文章來源: 成都商報電子版

 

觀感 “滿天星,少月亮”

青年美展重新啟動之後,與第一屆、第二屆有了區別,不再評選一二三等獎,只評入選與優秀作品。“因為2005年國務院糾風辦發了一個文,不允許行業之間互相評獎,所以中國美協只有一個獎項———中國美術獎。所以第三、第四屆青年美展的獲獎作品都叫優秀作品。”第四屆青年美展的規模比第三屆要大得多,“第三屆入選263件,優秀作品才30多件;第四屆入選526件,共有8個畫種近萬件作品投稿,經過6輪的評選,最終選出128件優秀作品。”在談到第四屆青年美展的感受時,杜軍用了這樣一句話來總結:“滿天星,少月亮。”

相比第二屆青年美展脫穎而出的羅中立的《父親》那種震撼靈魂的作品,近兩屆青年美展都顯得反響平平,似乎沒有讓人那麼激動的作品。對此杜軍解釋道,“實話實説,第二屆之所以有好作品,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經過三年自然災害和十年動亂,人們除了樣板戲,幾乎沒什麼文化生活,壓抑了一批好的藝術家和他們的畫作。在改革開放之初,突然之間迸發出來,其力量是相當可觀的。再者,那時人們沒有什麼機會去看好的作品,突然有這樣的展覽,讓大家眼前一亮,發現了很多新人與好作品。但現在,光中國美協一年就有十幾個展覽,各地的展覽加起來上百個,這就造成了兩件事:一是觀眾的欣賞水準提高了,你雖然有一些新技法、新語言,但已滿足不了人們的欣賞水準。二是當年的技法,現在的青年畫家人人都會。”

所以,杜軍認為,現在的作品要是放在當年,那也是轟動的,但在看過各種展覽後,你不會覺得什麼會讓你激動得淚流,很多作品也失去了時代的衝擊力,産生的效果沒那麼強烈了。“換句話説,現在的成名大家再畫出作品來,也不會産生當時的那種心境。所以也不能説沒有好作品,只能説是沒有那種讓你激動的作品。”

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劉曦林與杜軍的觀點相似,他認為,一方面,這種“平淡”説明全國青年美展正逐步走向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這也是時代氛圍決定的。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認為,這與當代中國整個文化態勢有關: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舉辦的時代背景是“文革”後青年藝術家受壓抑後的突然爆發,而當代中國文化早已走出了低谷,目前處於一個積累、蓄勢待發的階段。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