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 162×92,1984
羅教授還談到:“我們今天看劉教授的畫,同樣畫的是花鳥,但你不會覺得是古代的畫,而是感受到這是新畫,除了意境的新,同時又伴隨著新的藝術技巧,沒有這兩者的結合,這些創作是新不起來的。新意境的開拓離不開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如何發現‘新’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繪畫中的技法不是憑空製造出來的,而是通過是對生活、自然的觀察、體悟提煉出來的,寫生就是寫自然之聲音,沒有對於自然深入的觀察是不可能提煉的。而‘提煉’是畫家的另一個本事,沒有這個本事,畫是空洞的。所以,今天在劉教授的畫中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貼近生活的、生動的。對傳統意境的堅守和新生活的結合,在劉教授的畫作中體現得很充分,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在談到劉教授對工筆花鳥畫傳承和創新的話題時強調了劉教授對線條勾勒和沒骨這兩種創作技法上的雙向探索:“比如70年代劉教授的白描花卉體現的是傳統工筆畫清晰流暢的勾勒,而80年代的《白玉》,有點像沒骨,又有點像水彩,完全放棄了傳統工筆畫用勾線造型的技法,用很有控制力的色彩去把握形和意,色彩沉著雅致。劉教授在這兩種形式之間不斷探索,尋找到自己繪畫的無限可能。”
《白玉》64 45,1989
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化與藝術人才研究室主任劉墨認為“劉教授對繪畫裏面墨色的運用有很多自己獨到的心得,尤其是墨色的清透、靈動,又不失厚重的風格非常獨特。比如在《白玉豆綠》和《秋菊有佳色》中,這種特殊的效果和如詩如夢的感覺,在其他的花鳥畫作品裏好像很少有人用這種方法進行創作。”
《秋菊有佳色》51×51,1992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副教授張敢提出“在工筆畫中最需要表達的是意境、韻味和藝術家的修養、品格,而在劉教授的作品中就能體現出這些作品既有傳統的一面,同時又有新的時代特色、時代氣息,而且又有很新的意境,這是一般藝術家很難達到的境界。”
第三,貼近自然。以寫生帶動創作。
劉菊清教授一直以生活為創作源泉,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情趣。她始終以現實作為畫作題材和素材的來源,悉心發掘閃動著生活情趣的內容,強調新鮮的感受産生富有時代新意的作品。她對筆下的生命充滿感情,出自她筆下的牡丹、秋菊、山雀、鴛鴦、秋蟬,倣若被注入了靈氣,以其生動有趣的形象表現了對自然生機的捕捉,對美好自然的讚美。劉菊清教授認為要發展工筆花鳥畫,就必須在接受傳統的基礎上去發展,而這首先要擴大題材。要擴大題材,就要到生活中去;只有到生活中去,才能有新鮮的感受;有了新鮮的感受,才能産生富有時代新意的新的作品。
劉菊清教授多年堅持以寫生帶動創作,有著紮實雄厚的造型基礎。從寫生到創作,劉菊清教授一絲不茍,筆筆有交代,處處有來歷,表現出嚴謹的創作作風。自1961 年第一次去山東菏澤畫牡丹之後,又多次帶學生去菏澤寫生,完成了數百幅寫生,她通過寫生建立起了與牡丹的特別的感情,也因此將牡丹作為她最有代表性的創作題材之一, 創作了《中華之春》、《中華盛世春滿乾坤》、《一枝紅艷露凝香》、《花開時節動京城》等經典作品。
中國美術研究院教授王鏞這樣説到“劉菊清的牡丹讓我聯想到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非常雍容華貴而不俗艷。我個人特別喜歡的是《一支紅艷露凝香》這幅作品,在筆法上注意到筆墨凝練的關係,顏色上厚重和清淡錯落有致,營造出一種深度空間,拓展了意境。而且她的筆墨,除了勾線之外,還稍微有一些溢出,這個效果就更好,比單純的在勾線之內染色的效果更好;同時畫裏還用了描金、灑金,這金色的使用把整幅畫的色彩襯托得特別好,不生硬。所以,她的牡丹系列畫得這麼典雅、明麗,實屬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