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K11藝術村項目在武漢啟動 助力本土年輕藝術家(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19 20:34:1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現場嘉賓為K11藝術村啟動剪綵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武漢K11藝術村在武漢市東西湖區常青花園啟動。名為“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的開幕展上,齊聚了部分在當代藝術前沿中最具創造力的年輕實驗藝術家,旨在通過這批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動態,折射出武漢本土藝術在當代的特質與發展。策展小組成員包括皮力、李建春、龔劍。

一名觀眾在觀看李鵬的作品《NO.3》

在“圖像與影像”單元中,參展藝術家有詹蕤、唐驍、余小真、李鵬、朗雪波、李景湖。詹蕤將極少主義構圖的隨機性與對生活中實際事件的調查聯繫起來;唐驍持續地探索不同材料下的書寫效果對同一種構圖的視覺影響;余小真創造性地把女紅轉換為抽象藝術,將中國女性的日常活動納入思想範疇;李鵬將圖像、材料和書寫活動視為整體,思考藝術的表達界限;朗雪波描述另類人群邊緣生活的作品,揭示了在常態下隱藏著的極端力量;李景湖以霓虹燈製作的形象符號,提示人們關於意識形態的歷史記憶。

觀眾觀看王思順《不確定資本》

在“行動與行為”單元中,參展藝術家有蔡凱、劉波、李鬱、魏源、李燎、胡向前、李傑、楊心廣、陳曉雲、王思順、鄢醒。劉波和李鬱合作將社會新聞轉換成具有圖像聯想力的影像作品,在本展中,同樣的方式已從攝影擴展到錄影;蔡凱、魏源、李燎都是近年活躍的極富創造力的湖北籍青年藝術家;胡向前、陳曉雲的作品擅長表達藝術與現實的不確定關係;鄢醒的作品是對身體經驗和家庭記憶的講述;李傑的藝術曾穿過非藝術的煉獄,他手繪的“布”在實際投放使用和回收後才成為作品;楊心廣建立了一種基於物性和器具性張力的審美反思;王思順將流通過程納入材料煉金術,政治經濟學迴響于他的雕塑的沉默中。

策展人皮力為媒體現場導覽

“聲音和音樂”單元是展覽中的一個特別項目,參展藝術家有顏峻、姚大鈞和徐坦。顏峻和姚大鈞都是著名的實驗音樂家;徐坦自2005年開展“關鍵詞”藝術項目以來,幾乎在世界各地都舉辦過不同形式的與“關鍵詞”有關的活動,他的願望是“把工作變成一個開放的未來的狀況”。他形容它像一條河,“在河流裏,工作生存是合一的,河流一直往前流”,不斷有碎片式的視覺“結晶物”被拋到兩岸——藝術家將在本展中與湖北觀眾繼續發現和探索“結晶物”的藝術意義。

武漢K11藝術村外景

關於K11的理念

K11將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將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環保完美結合和互動。K11不僅會長期展示典藏的本土年輕藝術家的傑作,更通過舉辦不同的藝術展覽、演出及工作坊,透過多種類型的多維空間,讓大眾消閒或購物的同時,可欣賞到不同的本地藝術作品及表演,亦讓年輕藝術家獲得更多機會創作及發表作品,有助於本地藝術生態自然地茁壯生長。

人文 - K11在每個城市均對項目所在的周邊區域的人文生活傳統及歷史地理等進行等多維度的梳理與整合,使該區域所沉澱的人文藝術及生活文化得到活化(“Revitalize”)、重塑 (“Retransform”)和再生(“Recreate”),創造出獨特的K11多元文化生活區。

自然 - K11項目的各種室內外建築空間,均會率先考慮通過各種綠色建築設計及科技手段,儘量減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並努力提升城市公共生活場所的總體品質。K11庭園式的戶外廣場設計,遍佈本地植物、屋頂及垂直綠化、都市農莊等多維園林景觀,不但使自然空間完美融合本土生態,更讓人猶如置身於都市綠洲,發個人思考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這次開幕展將在2012年2月13日結束。據了解,上海的K11藝術村將在2012年底啟動,北京K11藝術村將在4年內完成。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