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策展人成為包工頭?藝術標簽為何不知所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2 13:36:00 | 文章來源: 貴陽日報

  一種不知所云的“獨門絕學”

  李婷

  新具象、新學院派、後感性、後前衛藝術、更前衛藝術、問題抽象……

  卡通一代、獨生一代、青春殘酷……

  眼下的美術圈子裏,類似這樣的標簽滿天飛,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40個。誰編的?策展人。有人調侃説,現在的策展人成了“包工頭”,畫廊或投資人出錢讓你辦個展覽,怎麼著也得搞出一點名堂來;最簡單的,就是編個要麼故作深沉、要麼語出驚人的標簽,這跟網上新聞玩標題奪眼球,一個路數。

  十幾幅作品,就敢宣稱“新繪畫”?

  不久前,筆者在上海莫幹山路上的M50創意園看了一個以“新繪畫”為標簽的畫展。走進展廳,迎面撞見一大篇“前言”,寫得可謂氣勢磅薄:“本次展覽意在重建中國的當代藝術,重新喚起國人對文化的自信,重新構建中國新的文化與藝術格局,不僅讓文化復興,更讓中國當代藝術再掀高潮……”平心而論,參展畫作的水準還不錯,但總共十來個畫家十幾幅作品,就敢自稱“新繪畫”,更宣稱要“讓文化復興”,很有點自欺欺人的嫌疑。

  以“新”做前綴的各種標簽,已不新鮮——新具象、新生代、新新卡通、新寫實……而不甘落後者,如法炮製出以“後”為前綴的眾多標簽,例如後感性、後前衛、後抽象……再不買賬的,就用“更”做前綴。只要敢想敢説敢忽悠。

  標簽,一種不知所云的“獨門絕學”

  那麼,藝術標簽這種某些策展人的“獨門絕學”,對藝術有何貢獻,能否提升展覽的水準呢?答案很明顯。某畫廊接連幾年策劃了名為“獨生一代”的系列展覽,為了讓這張標簽看起來像那麼回事,策展人特意撰寫了長篇文章。然而細細讀來,除了策展人的文字風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都是長句子連綴成的長段落,其中只有一兩個句號,所寫內容實在看得人一頭霧水。一上來,策展人大段大段闡述資訊社會、資本遊戲,接著大談計劃生育之基本國策……直到最後,觀眾也沒明白所謂“獨生一代”的畫作和展覽,藝術特點到底在哪兒。

  異曲同工,某策展人在2008年策劃了“中國公寓藝術1970s——1990s”展覽。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據説是因為“公寓這種私人空間是過去30年間實驗和前衛藝術的存在方式之一,但大量藝術區和畫廊空間出現以後,公寓被取代”。明擺著的生拉硬扯。照這種思路,現在不少藝術家的工作室不是平房大院,就是以舊廠房改造而來(時髦的説法叫LOFT),是不是可以貼上“LOFT藝術”、“大院藝術”的標簽?

  想不出展覽名稱,去西方哲學辭典上找

  “想在藝術上獨創一派,絕不是靠忽悠就行的!”看著漫天飛舞的藝術標簽,一位評論家感嘆。他説,一個藝術流派的誕生,絕不是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隨口一説,而要靠一些藝術家辛苦探索日漸積累。成為一個公認的畫派,必須具備至少三個條件:高品質的代表畫家、高品質的代表作品,畫風畫技上的開拓性貢獻。

  “看看現在許多自封的所謂‘流派’,只是一個個隨意粘貼的標簽,忽悠外行,既根本談不上學術支撐,畫風畫技也沒有開拓,他們在嚴重損害藝術的嚴肅性!”這位藝術評論家向記者透露,他在一次會議上碰到過滑稽一幕:一個策展人向熟人求教,説自己正為一個畫展做策劃,但始終想不出合適的名目。那熟人支招:回家去翻翻西方哲學辭典便可;還一本正經解釋,一個哲學概念,前綴一個“新”字或一個“後”字,這麼一“搭”一“配”,形容什麼“風格”不行?表現什麼“深刻”不行?那策展人聽罷,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

  在藝術圈,哲學概念常常被套用,最常被套的如現代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等;加了前綴“新”或者“後”,內涵能有什麼區別?其實標簽發明者也説不清道不明。至於被貼標簽的,對此的態度是“無所謂”——一位年輕的畫家説:“我只是畫畫,許多評我的畫的文章,我看不明白。”當追問他對這樣“莫名其妙”的藝術標簽是否介意,他答:“這是市場運作,無所謂的!”

  有學者尖銳指出,如果聽任虛張聲勢的藝術標簽氾濫,藝術愛好者的心態和藝術創作的生態都將受到很大傷害——會把真正的好東西淹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