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威尼斯副市長參觀成都雙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08 08:45:35 |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昨日上午,2011成都雙年展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威尼斯市副市長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義大利PDG藝術交流展覽機構主席、策展人保羅·格蘭迪斯、義大利文化交流機構顧問羅伯特·羅索倫等一行在成都雙年展總策展人呂澎的陪同下參觀展覽。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女士向記者表示,成都雙年展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藝術家的作品自己都很喜歡,成都雙年展給威尼斯雙年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而自己此行也是希望成都和威尼斯,兩座都在舉辦雙年展的歷史文化名城能夠展開互動合作。“在擁有悠久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和新興的成都雙年展之間,我們會找到一個合作的切入點。我相信雙方的合作會有很廣泛的發展前景。”

“真想把它們買下來”

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女士是威尼斯分管文化的副市長,在文化研究方面出版過多部著作。她本人也對東方文化、當代藝術很有研究和興趣。昨日一早進入成都雙年展展廳,威尼斯客人們就直奔“溪山清遠:當代藝術展”,徜徉在姿態各異的畫作面前流連忘返。與普通參觀者不同,他們將每一幅作品都看得很仔細,不時相互交流感受,討論藝術家的技法和創作理念。當看到張曉剛、方力鈞、曾梵志等威尼斯雙年展上的“熟面孔”的作品,他們都很興奮,欣喜地展開討論。在方力鈞的新作《2011秋》面前,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欣喜地表示,自己在威尼斯藝術展上看到過方力鈞的作品,而方力鈞畫作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光頭小人令她印象非常深刻,獨屬於東方文化的荒誕表現手法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也引起過不小反響。而另一位參加了上一屆威尼斯雙年展(2009年)、畢業于四川美院的何森的新作《徐渭山水人物圖冊》更讓她“驚艷”。這三幅畫把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徐渭的潑墨人物用油畫方式呈現,用藝術的、視覺化的方式,展現了從中國傳統水墨到當代藝術的流變和反思,在“圖像創造”和“觀念創造”之間帶給觀者全新的情感體驗和視覺感受。而這也正好詮釋了“溪山清遠:當代藝術展”的主題。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興奮地説:“我很喜歡,我真想把它們買下來!”

與周春芽的“桃花”合影

在參觀過程中,威尼斯客人們不斷用手機拍照,記錄下自己喜愛的作品。此次雙年展上,著名藝術家周春芽的《彼岸桃花》以燦爛艷麗的色彩成為成都市民最喜歡合影留念的作品之一,昨日看到這幅作品,遠道而來的威尼斯客人也興奮地集體在畫作前合影留念。

而梁邵基的裝置作品《蠶潺潺》也吸引了蒂奇亞納一行。藝術家用錄影機追蹤蠶吐絲的全過程:“驚嘆蠶以生命幻化生成的山水卷裏有時季之分,在不同時段不同條件下所吐的絲圈造型疏密弧度不盡相同,絲帛肌理不斷演變。”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也饒有興致地戴上耳機聆聽蠶寶寶吐絲的聲音。

最有趣的一幕發生在影像體驗室門外,當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看到投影儀上周依的短片《傾聽、土地、心靈》裏出現幾座縹緲山峰時,恍然一驚,她指著一旁陳列著的台灣藝術家韓湘寧的《台灣行旅圖》中巍峨壯闊的山嶺,讓先生托馬索·諾迪歐趕緊從錢包裏找一張五元人民幣出來。原來女市長對五元人民幣上的這組山景圖印象頗深,又看到山水畫中諸多呈現方式的“青山”,覺得頗為有趣。

逛累了,泡茶館喝三花

威尼斯客人在展廳內流連忘返,整整逛了一上午。逛累了,展廳內成都義工搭建的一處老茶館成為客人們歇足休息的好去處。一張方桌,幾張竹椅,三五人圍坐,端起資格的“三花”蓋碗茶,入口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抬頭是展廳內琳瑯滿目的藝術作品,品茗論道交流心得……蒂奇亞納·阿戈斯蒂尼一行饒有興致地泡茶館,感受鬧中取靜,忙裏偷閒,張弛有道的成都生活方式。

據悉,此次成都之行,他們除了參觀2011成都雙年展,還將赴都江堰感受成都的歷史自然文化,參觀藍頂藝術家群落,與成都本土藝術家交流。蒂奇亞納表示,威尼斯雙年展是向所有的藝術家開放的,也希望新銳藝術家能帶著作品到威尼斯雙年展去。義大利文化交流機構顧問羅伯特·羅索倫多年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工作,具有豐富的經驗,他向記者感慨:“這次成都雙年展對我的衝擊很大,非常有意義,是很好的體驗。這次來成都也是希望能夠為兩地搭起一個交流的平臺,介紹更多的藝術家到威尼斯去。在未來也可以把更多國家的藝術作品帶到成都雙年展上來。”

專訪

雙年展成功的秘訣就在城市本身

記者:這次成都雙年展,給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蒂奇亞納:我到過世界各地,看過很多國家辦的雙年展。這次在成都看到了中國包括日本、南韓等國很多很好的藝術作品,印象非常深刻。我認為,成都成功舉辦的雙年展為威尼斯雙年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雙年展是在威尼斯誕生的,至今已經有100多年曆史,我們也迫切地需要對比,而在成都雙年展上我們看到了許多新鮮的想法和創意。我看了展覽非常喜歡,希望把成都雙年展帶到威尼斯,帶到世界,讓所有人認識了解中國文化。

記者:與歷史悠久的威尼斯雙年展相比,成都雙年展才剛剛起步,您覺得成都雙年展的特色在哪?有什麼寄語?

蒂奇亞納:威尼斯雙年展已經是非常國際化的藝術展,今年共有89個國家的藝術家作品參展。每個國家都會把自己最重要的藝術家的作品拿到威尼斯參加展覽。而成都雙年展更具有亞洲特色,聚焦于對亞洲文化的推動和發展。這次成都的雙年展具有東方文化的特點,非常有意思,如果未來允許,可以更國際化,擴大範圍,邀請更多國家的藝術家的作品參與進來。

記者:雙年展不僅是藝術的展覽,更是一座城市的展覽。雙年展對城市有哪些意義和影響?

蒂奇亞納:無論是從經濟方面,還是文化方面,威尼斯雙年展對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影響都非常重大。每屆雙年展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文化愛好者來到威尼斯這座城市。他們展示作品、交流最新的藝術觀點。許多人問我,威尼斯舉辦雙年展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其實最大的訣竅就是威尼斯這座城市本身。威尼斯的國際化,悠久的歷史,美麗的風景,悠久的文化,這些構成了它獨有的魅力,非常有號召力。而成都也是一個文化氛圍特別濃厚的城市,而且這裡具有非常獨特的城市文化,我也希望成都雙年展在未來能夠進一步地保留這種特色文化,並進一步發展。

記者:雙年展把成都和威尼斯兩座東西方文化名城聯繫在了一起,您覺得雙方的合作會從哪個角度切入?

蒂奇亞納:這正是我此行來成都的目的。此次我們來成都,就是希望兩座都在舉辦雙年展的歷史文化名城能夠展開互動合作。在擁有悠久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和新興的成都雙年展之間,我們會找到一個合作的切入點。我相信成都雙年展和威尼斯雙年展的合作,會有很廣泛的發展前景。

觀察

雙年展上演雙城記

雙年展在當代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性相當於體育界的奧林匹克,電影界的奧斯卡,已逐漸演變為一個城市符號和一個社會注腳:它對於一個地方的文化産業特別是文化旅遊、藝術品創作和出版、美術館的發展、民眾的審美水準,乃至一個城市文明形象的樹立,具有重要的文化與經濟意義。

每一個雙年展背後都對應著一座城市:城市承載著雙年展,雙年展改變著城市。雙年展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義大利在慶祝烏伯托國王和王后的銀婚之際,舉辦了首屆威尼斯視覺藝術雙年展。1930年後,雙年展逐步增加了藝術門類,納入了音樂、電影、戲劇等,成為一個多藝術學科綜合性藝術展覽活動,並延續至今。20世紀下半葉,全世界掀起舉辦“雙年展”熱潮,其中有美國惠特尼、法國里昂、澳大利亞雪梨、德國柏林、古巴哈瓦拉等雙年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南非約翰內斯堡、澳大利亞新墨爾本、南韓光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日本福岡等10多個城市相繼創辦了雙年展。世界各地雙年展成為各國藝術家們交流的盛會,也是藝術愛好者們的盛大節日。近年來我國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陸續舉辦了雙年展。據統計,全世界現有300多個雙年展,有規模有影響的有30多個。

雙年展不僅是藝術的展覽,更是城市的展覽。雙年展從一座城市開始生長,需要藝術與城市的互動與融合。每個雙年展都與舉辦這個雙年展的城市之間有深刻的烙印關係,或者説,什麼樣的城市性格就決定了依託于這座城市舉辦的雙年展的藝術氣質。

如今,成都雙年展不僅已經在中國藝術領域上佔據了一席之地,更使成都這座有著悠久傳統文化歷史的城市煥發出了一種更貼近當下生活的藝術氣質。大量的藝術家因為嚮往成都愉悅寬鬆的藝術氣息而定居在此,大大小小的藝術聚落、美術館、工作室分佈在這個城市之中,使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的又一藝術重鎮。成都近年來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為本土藝術文化創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都提出的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長遠目標蘊含的豐富理念也為藝術文化創意帶來了更多的靈感和啟發。

2011成都雙年展順勢而為——通過藝術與城市對話、碰撞,達到兩者的相互滲透、相互溝通,用藝術促進城市發展,用城市發展帶動藝術持續煥發活力。這次藝術盛宴也成為大眾的節日,國慶大假前5天,就有4萬多市民參觀展覽,成都雙年展引發了一場“全城熱戀”。去看展覽,去欣賞藝術,成為蓉城市民安排國慶假期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成都雙年展成為了改變城市的一種力量。

以藝術為名,因雙年展結緣,成都與威尼斯在雙年展上書寫新的雙城記。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 衛昕 報道 攝影 張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