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解密杜尚:搞藝術不要被藝術搞 與現代派告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27 08:41:42 | 文章來源: 新週刊

杜尚《泉》

杜尚拒絕一切外界的傷害,包括名利,包括藝術。這些看著閃閃發光的東西全都可能傷人,而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還拼命去求。

杜尚 1887年生於法國。他改變了西方現代藝術進程,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以及20世紀60年代後的無數流派都有他的身影,但他卻説“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杜尚的精彩超越了藝術,他讓你去思考一個人怎樣才能活得有品質,有美感。他畫得那麼少,甚至放棄藝術,卻取得了別的藝術家達不到的成就。

我發現他的用力之處在於,拒絕一切外界的傷害,包括名利,當然還包括藝術。這些看著閃閃發光的東西全都可能傷害到人,而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還拼命去求。杜尚從一開始就很小心地保護自己不受名利的誘惑,把自己的生命做成了作品。這種“作品”的美,超越了視覺,超越了藝術的定義,成就了我們中國人説的那種“大美”。

告別現代派

1904年,杜尚高中畢業從家鄉到巴黎。1905年,馬蒂斯的野獸派誕生;1907年,立體主義産生。那時大家都認為藝術可以給人自由。杜尚也這麼看,所以也跟那些人一起嘗試野獸派、立體主義。因為那些新風格看上去真的是沒任何拘束,但杜尚卻發現這些現代流派在根本上還是有問題。

他在1912年畫了《下樓的裸女》,其中有拆解的立體主義手法,同時也用了表現運動感的影像重疊方式。這張畫送去巴黎現代派沙龍參展,評委説:“你畫中不能用運動感的方式。因為這是未來派的手段,你表現運動,未來主義會嘲笑我們:‘哦,你在學我們,所謂巴黎最先進的流派立體主義在學我們,那我們應該比你們厲害,我們應該做領導。’”很多人不會覺得評委這麼説有多大問題,可杜尚馬上就看出來:以前現代派反對傳統藝術時,口號就是放棄一切束縛,讓人可以真正自由創作,那麼現在他們指責説《下樓的裸女》手法屬於未來主義,不就是説立體主義也有了規則,也開始用來限制人了嗎?

杜尚決定和現代派分手。要知道,那個時候正是西方現代派的黃金時代,1911年左右康定斯基第一張抽象畫出來,現代派成為藝術界最嘹亮的號角。差不多要過半個世紀後,人們才漸漸看出現代派的弊病。可是杜尚早在1912年就看出來了。

50年後見分曉

在杜尚看來,真正的自由要完全把藝術放開才可以得到。所以他先退出藝術家圈子,然後故意做最不像藝術的東西,比如一把鏟子、一個瓶架子,一把梳子……雖然他對藝術有看法,但從沒寫過文章大聲疾呼。他最有名的小便池,也是匿名送去,事情過了小便池也扔掉了。他在1912年開始走自己的路時,沒人能理解。後來接受採訪時他説:“我沒有什麼影響,所做的事就是在朋友圈裏的一點點人知道而已。”他在藝術界默默無聞,真是自己跟自己玩。他當時説:“我的東西可能要50年後人們才能理解。”50年後是1962年,波普藝術出現了。也就是説杜尚在1912年看到的東西,大家到50年後才看到。

杜尚的所作所為,讓他的精神是活潑自由的,他反對一切規則,喜歡變化。所以第一個動態雕塑是他做的,《下樓的裸女》之所以被拒絕也是因為表現動態。他還做過一個很有名的作品《三個標準的終止》,嘲笑客觀的尺度。巴黎國家計量局把標準米尺放在抽成真空的盒子裏,表示是絕對標準。杜尚也自造了三把不規則的尺,像國家計量局那樣放盒子裏。他的意思是,所謂標準都是人設的,他用玩笑的方式體現他對權威的否定。

為了自由,他基本不工作。一方面父親可以支援一點,另一方面他在紐約靠教法文為生,在巴黎他的生活費主要靠買賣藝術品。如拍賣時低價買下布朗庫西一批雕塑,再提高價格一件件往外賣。同時,他把自己的生活開支降到最低。他的住處簡單到像一個船艙。他説:“我從很早就認識到,一個人不必負擔很多東西,一個人不必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車,所以我基本上一直過著單身漢的生活。”

他有好多次機會掙很多錢。《下樓的裸女》在紐約1913年軍械庫展覽中非常轟動。當時杜尚在紐約人眼裏是比畢加索還重要的藝術家。他一到紐約,就有畫廊老闆找到府來:“我可不可以把你的畫包下來?一年給你一萬美元,隨便你畫什麼都可以。”當時一萬美元差不多是現在20萬美元。杜尚沒接受。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接受,他説:“我那時已經29歲了,我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幾年後,又有人對他説:“我給你出一萬美元一年,一年你就只給我一件作品,可不可以?”杜尚也沒同意。

“他周圍的男人、女人全都愛他”

到紐約後,杜尚不再作畫,他後來做的作品都是現成品——把生活中現成的東西拿來簽名就行了。我們現在看他當年做的現成品扭轉了藝術方向,是件很大的事,但在他那兒差不多就是一個玩笑。他那麼做,跟中國禪宗提倡的平常心有一致之處。

當時美國人很高看法國人,他們尊重杜尚,雖然杜尚從來不主張什麼,宣揚什麼。杜尚1911年就開始用機器做作品,當時美國就有藝術家模倣他。

西方人寫杜尚的傳記説:“他周圍的男人、女人全都愛他。”跟他學法語的都是紐約有錢的小姐、太太,她們都喜歡這個文雅、俊秀的法國小夥子,杜尚也跟別人説:“我從她們那裏學的英文,比我教的法文要多。”所以他的朋友説:你教什麼法文課,你這不是教人家愛情嗎?超現實主義領袖布呂東誰都不放在眼裏,從來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可他在杜尚面前乖乖的,並認為杜尚是20世紀最有智慧的人。別人都驚訝:布呂東怎麼肯説別人的好話,他多驕傲啊!布呂東到哪兒都是領袖,習慣人家都聽他説話。但只要杜尚一齣現,他的臉就對著杜尚。達達主義也好,布呂東領導的超現實主義也好,都拼命拉攏杜尚,可杜尚總是不露痕跡地説:“我下棋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來不了。”

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標榜的解放、自由,只有不肯介入他們的杜尚做到了。他的一生就像自己總結的那樣:“我這輩子過得很滿意,我很幸福。”布呂東比他名氣要大,死前卻説:“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杜尚生命中的幾個女人

杜尚提倡單身生活,卻在40多歲結婚了。有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巴黎汽車製造商的女兒,那位富家小姐當然很快就喜歡上他,認識後沒多久就談婚論嫁。當時娶有錢的太太是巴黎藝術家的風氣,他們覺得自己的才華配讓太太的嫁粧養著。而有錢人家的小姐也願意嫁藝術家,因為她們知道有朝一日丈夫發跡,等於是原始股升值。

杜尚新婚的妻子非常善解人意,總是儘量遷就他。她的回憶錄裏有個細節:他們全家到法國南部消夏。晚上隔壁村子失火,男性們都跑去救火,事後又都到附近酒店通宵喝酒聊天。可杜尚不到半夜便回來了,顯然不高興。她假裝不經意問他:“假如我不在的話,你是不是可以跟他們一起通宵喝酒?”杜尚沉著臉説:“那當然。”杜尚最看重自由,任何妨礙到這一點的東西,他都會放棄。果然,不到半年杜尚就提出離婚。

40多歲到60多歲,杜尚在巴黎一直有個情人,叫瑪麗。她是個美國女人,丈夫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對任何女性都能進退自如,不動情。但在40年代,杜尚因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戰住在紐約時,有一個真正讓他動心的女性,駐美國巴西大使的夫人瑪麗亞。她是華盛頓外交界的名媛,漂亮、八面玲瓏,還是個雕塑藝術家,在紐約有工作室。杜尚喜歡她也因為她跟杜尚一樣酷愛自由,心靈異常活潑。而她的丈夫完全給她自由,因為他知道這個女人太優秀了,限制她反而會失去她。瑪麗亞的女兒在後來的回憶中説:“我看得出來杜尚跟我媽媽有特別的關係,我也看得出來我爸爸是知道的,但是他什麼都沒説。”

杜尚希望瑪麗亞跟他一起生活。巴西大使調任法國後,杜尚還給瑪麗亞寫信説:“我已經把我畫室旁邊的另外一間房子也租下來了,你就來吧!”這個聰明的女人沒有去。她丈夫在巴黎任滿後退休回巴西,她成了巴西藝術界的明星。杜尚在最後給她的信中説:“我已經接受現實了,但是我想到你的時候感到幸福。”杜尚秘密做了20多年的作品《給予》,是在一個門洞中橫陳著一個裸女,人們都説那是瑪麗亞。

1950年,巴黎的瑪麗得癌症過世後,杜尚在美國新澤西州偶然碰到蒂尼,蒂尼是馬蒂斯的前兒媳。他們倆互相中意,67歲的杜尚和45歲的蒂尼結了婚,這個婚姻一直維持到杜尚去世。對這個婚姻,杜尚説:“我六十幾歲時結婚已經沒有要孩子的危險了。”他們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滿。

杜尚有個女兒,是他23歲在巴黎時一個女朋友生的,但杜尚根本不知道,因為那個女朋友後來結婚,過著很安定的家庭生活,很多年後偶然碰到時才告訴杜尚,她的女兒是她和杜尚所生。那時杜尚的女兒已經成年,也是畫家,杜尚還幫她在紐約開了畫展。杜尚對人説:我們客客氣氣,像朋友那樣相處。

晚年杜尚對一切都很溫和,他説:“如果給我諾貝爾獎,我是不會拒絕的。因為接受和拒絕是同一件事。”這個人什麼都不要,卻得到了一切。他的活法很接近老子説的“道”:“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杜尚《與夏娃·貝比茲博弈》,行為藝術,1963年
 

杜尚《下樓的裸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